分析 (1)根据蜡烛能浮在水面上,比较蜡烛和水的密度;
(2)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以及白烟的成分分析;
(3)本题可用假设法,结合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现象进行推断.因为石蜡的熔沸点较低,受热后易变成液态或气态;石蜡不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所以根据这些现象进行对照,就可判断那一种分析正确.
解答 解:(1)由于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由题意可知,由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从而证明了石蜡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3))①因为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玻璃导管中没有空气,即使有一氧化碳气体,也不会燃烧,玻璃导管中没有明显现象,如果是一氧化碳,在导管口接触空气燃烧,则导管口有蓝色火焰,故如果观察到玻璃导管中没有明显现象,导管口有蓝色火焰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正确;
②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则导管里的气体不是一氧化碳,导管口不会产生蓝色火焰,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到导管里时冷却,又可凝成石蜡,故玻璃导管中有凝固的石蜡,导管口没有明显现象,则证明小鹏的猜想正确;
③如果上述两种现象都有,即玻璃导管中有凝固的石蜡,导管口有蓝色火焰,则证明小芳的猜想正确.
故答案为:
(1)小;
(2)小水珠或白雾,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碳元素和氢;
(3)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再在导管的另一端做点火试验;
若玻璃管内壁无明显现象,管口处气体能被点燃;
若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凝结,管口处气体不能被点燃;
若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凝结,管口处气体能被点燃.
点评 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石蜡的成分,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就能正确解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0% | B. | 42% | C. | 44% | D. | 4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如果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相等 | |
B. | 如果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一定相等 | |
C. | 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 |
D. | 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相同的电子数,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酸乙酯是一种由乙酸和乙醇组成的混合物 | |
B. | 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1 | |
C. | 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 |
D. | 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丁酸乙酯是一种有机物 | |
B. | 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2:2 | |
C. | 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 |
D. | 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8:3: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