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指出微粒的具体名称):
(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
(3)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
(4)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

分析 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由分子、原子、离子;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再分,分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的过程.

解答 解:(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
(3)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
(4)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
答案:(1)钠离子和氯离子;(2)氦原子;(3)铜原子;(4)氢原子、氧原子.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构成微粒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铁生锈④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发光B.都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C.都发生爆炸D.都属于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减轻的是(  )
A.浓硫酸B.澄清石灰水C.浓盐酸D.固体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  )
A.它们都有毒B.它们都能溶于水
C.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D.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氧气能够燃烧
C.煤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用一氧化碳做燃料,产生二氧化碳,从而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无色气体A是人类和动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该气体通常在试验室中可由一种无色液体B加入一种黑色的氧化物C制得,同时生成另一种无色液体D.银白色金属E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各物质的化学式:
A:O2B:H2O2C:MnO2D:H2OE:FeF: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小实验.
(1)他现将竹子浸在水中,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在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的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氧气;
(3)再往乙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二氧化碳;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的氧气比竹子里的氧气含量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比竹子里的二氧化碳含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将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或电子,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内: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汞等;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氮气、水等.
(2)氧化汞分子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无数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3)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有质子和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探究一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试管;b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选用B 和D (填字母),检验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探究二   药品的选择
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药  品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粉末状石灰石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对照实验①③,是探究药品的状态(或接触面积)对产生二氧化碳速率的影响;
对照实验①②,是探究不同的酸对产生二氧化碳速率的影响;
小明选择第①组药品来制取二氧化碳,该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探究三   生成二氧化碳量的测定
实验室常通过下列两种途径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量

途径一(如图1):由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途径二(如图2):通过排水法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由上两种途径比较,你认为途径一实验结果更为准确,理由是途径二中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探究四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明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有2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