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现有四只烧杯,分别盛有稀盐酸、稀硫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并向其中滴加了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结果如下图所示.

某同学选用氧化铁、氯化钙溶液、稀硝酸、氯化钡溶液四种药品继续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氯化钡溶液,氯化钙溶液都呈中性):
(1)取A 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氧化铁,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黄色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3+ (填写离子符号).
(2)取C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溶液变浑浊;再加入稀硝酸,又变澄清,且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同时产生气泡.则C烧杯中滴加的是酚酞溶液还是石蕊溶液酚酞试液.
(3)取D 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溶液变浑浊,再加入稀硝酸,浑浊不消失.则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4)根据上述实验并综合分析,可知B烧杯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饱和石灰水.

分析 (1)根据A中溶液显无色,说明A溶液显酸性,加入的指示剂是酚酞试液,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盐和水,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2)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钡白色沉淀能溶于稀硝酸,溶液由碱性变成了中性或酸性,使酚酞试液不变色;据此分析回答;
(3)根据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据此分析回答.
(4)根据上述分析即可推出B烧杯中最初盛有的物质.

解答 解:(1)由题意可知,A中溶液显无色,说明A溶液显酸性,加入的指示剂是酚酞试液,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盐和水,所以则黄色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3+
(2)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钡白色沉淀能溶于稀硝酸,溶液由碱性变成了中性或酸性,使酚酞试液不变色,所以C烧杯的溶液的是碳酸钠溶液,加入的指示剂是酚酞试液;
(3)由于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该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所以D中的溶液是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SO4+BaCl2═BaSO4↓+2HCl;
(4)由上述分析可知,B中的溶液是饱和石灰水,能使酚酞试液变成了蓝色.
故答案为:(1)Fe3+;(2)酚酞试液;(3)H2SO4+BaCl2═BaSO4↓+2HCl;(4)饱和石灰水.

点评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指示剂的变色、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题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2011 年 9 月,中国中医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而获得有着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美誉的拉斯克奖.她发现的青蒿素用以治疗疟疾,挽救了数百万患者的生命.2015年10月5日电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1)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⑤.
①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②青蒿素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③青蒿素由 15 个碳原子、22 个氢原子和5 个氧原子构成
④青蒿素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5:22:5
⑤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
(2)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考虑,“给疟疾忠者服用青蒿素”属于控制传染源.
(3)19 世纪以来,奎宁和氯喹先后作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但后来由于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治疗效果越来越差,这是药物对疟原虫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除去杂质方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杂质除杂质的方法
ANaOH溶液Ca(OH)2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BCaCl2溶液HCl过量CaCO3,过滤
CZnFeZn(NO32,过滤
DCO2CO点燃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用4%氢氧化钠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进行酸碱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当加入溶液的质量是A克时,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此时溶液中溶质是H2SO4和Na2SO4
(2)求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需写出计算过程).
(3)试说明当加入的溶液质量从A到B克时,为什么PH值会有如图所示的一个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某同学在帮助父母烧菜时想到: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他和小组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甲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点燃
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加热过程中发现黑色CuO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仅根据甲图装置出现的现象,能确定点燃后得到的气体中有碳元素.
【评价与改进】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有缺陷,通过讨论,增加了乙图中的3个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对方案作了改进并进行实验:将混合气体先通过乙图中连接的装置后,再通入甲图装置.实验中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质量增加,B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甲图装置中实验现象与之前相同.通过对改进实验的现象分析,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请你写出改进方案的装置连接顺序(装置不重复使用):混合气体→C→A→B→甲图装置(填装置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使CO和CO2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CO和CO2的质量比为11:14;若CO和CO2的质量相同,CO和CO2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7: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放置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故又称假银箔.
(1)小柯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气泡,原因是铝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在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原因是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反应中逐渐降低.
(2)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柯取3.8克铝箔样品与100.0克稀盐酸充分反应(2Al+6HCl=2AlC13+3H2↑),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103.4克.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样品,经分析测知其含水7.62%,含K2CO32.38%,含KOH   90%,若将此样品加入10g14.6%的盐酸中,再用一定量10%的KOH溶液中和过量的酸,则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所得固体的质量约为(  )
A.2.2gB.2.6gC.3gD.3.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两种氧原子可以分别表示为为${\;}_{8}^{18}$O 和${\;}_{8}^{16}$O,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则(  )
A.${\;}_{8}^{18}$O 和${\;}_{8}^{16}$O 互为同位素原子
B.${\;}_{8}^{18}$O 的核外电子数多于${\;}_{8}^{16}$O
C.${\;}_{8}^{18}$O  和${\;}_{8}^{16}$O 属于同种原子
D.${\;}_{8}^{18}$O  和${\;}_{8}^{16}$O 的核内中子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