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

(2)甲同学要用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 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________,人类生存离不开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

(3)下列化学变化中,氧气不作为反应物的是________。

①天然气燃烧 ②缓慢氧化 ③光合作用 ④钢铁生锈

(4)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5)丙同学用C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纯净物),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试用最简便的方法证实你的推测________。

烧杯 锥形瓶A2KMnO4K2MnO4+MnO2+O2↑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21%③BC二氧化碳在集气瓶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是二氧化碳(或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 【解析】 (1)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①为烧杯,②为锥形瓶;(2)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甘南州2017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盐酸可以除铁锈。

(1)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Fe+2HCl===FeCl2+H2↑喷漆 【解析】 (1)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是因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属于复分解反应;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构成物质的微粒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 分子大,原子小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则不能再分

D 【解析】 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氧气,也有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硅;故A错。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原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故B错。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肯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是,毫无联系的分子和原子没有可比性,如汞原子比氢分子大,故C错。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要改变,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只是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3 纯净物组成的表示方法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符号表示1个氧分子的是( )

A. 2O B. O2- C. O D. O2

D 【解析】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A、2O表示2个氧原子,故A不正确;B、O2-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故B不正确;C、O表示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D、O2表示一个氧分子,故D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下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所在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释放大量热,同时生成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瓶底盛放少量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产生大量白烟4P + 5O2 2P2O5Fe3O4防止瓶底炸裂 【解析】 试题(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2P2O5 (2)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Fe3O4,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固体熔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底部而炸裂瓶底,为了防止瓶底炸裂,集气瓶中往往放少量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潜水员长时间潜水,应携带的物质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B 【解析】 试题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长时间潜水,应携带的物质是氧气,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 木炭 B. 镁条 C. 红磷 D. 铁丝

C 【解析】 试题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错误,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错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 自然界的水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C.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D.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C 【解析】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A错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只改变了状态,质量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C正确;水结冰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导致了总体积变大,水分子的体积并未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联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一节化学课上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固体氢氧化钠性质时,小组同学取出氢氧化钠后忘记盖了橡皮塞,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小组同学对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提出了质疑。

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探究:

(1)小组同学提出对上述氢氧化钠质疑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

(2) 理论要用试验来证明,设计实验来证明小组同学的质疑。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固体微溶

Na2CO3+HCl==NaCl+NaHCO3

Na2CO3+2HCl==2NaCl+CO2↑+H2O

为了验证其是否变质,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酚酞试液、HCl、Ca(OH)2溶液、Ba(OH)2溶液、BaC12溶液、CaCl2溶液,分别进行如下三组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及试剂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取上述固体样品少许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分成三份。取第一份滴入________振荡

开始无现象,后有气泡产生

______

取方案一中样品溶液第二份滴加Ca(OH)2溶液

__________

______

取方案一中样品溶液第三份滴加CaCl2溶液

溶液变浑浊

结论:已经变质

评价与反思:

小组内同学提出方案三的结论不合理,请你一起分析对结论不合理的理由,要是结论成立应如何改进(说明:在原来的方案上进一步改进及预测现象,不能和方案一、二重复)

2NaOH+CO2=Na2CO3+H2O足量HCl(不可无足量)2HCl+Na2CO3==2NaCl+CO2↑+H2O白色沉淀Na2CO3+Ca(OH)2===CaCO3↓+2NaOH理由:有可能是氢氧化钙微溶导致出现溶液浑浊;改进:取方案一中样品溶液第三份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结论氢氧化钠变质。 【解析】 (1)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