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_____。,“烧炭”是_____。
(2)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_____。
(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生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这都属于_____。
(4)锌粒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锌粒的这一性质属于_____。
(5)在寒冷的冬天向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这一现象是_____。
【答案】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解析】
(1)“伐薪”只是砍树,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烧炭产生二氧化碳等物质,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燃烧和受热分解都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
(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生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这些性质都不能产生新的物质,故这都属于物理性质;
(4)锌粒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锌粒的这一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5)在寒冷的冬天向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这一现象是液化现象,属于物理变化。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____________。
(2)2个氢原子表示为__________。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于 _______。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 __________。
(3)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__________的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铝块能制成用于包装的铝箔,是由于铝具有很好的_________;
(2)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虽然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钢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为了减少损失,有效的保护金属资源,人们采用了很多方法防止铁制品锈蚀。请你写出一种有效的方法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对水的组成进行过研究。
材料1: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认为:水是一种元素。
材料2:卡文迪许发现,将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点火后,有水生成;还定量研究发现:2体积氢气和1体积氧气恰好生成1体积的水蒸气。
材料3:拉瓦锡重复卡文迪许实验也得到水,并证实水是氢气与氧气反应后的唯一产物。他还对水进行分解实验,制得并命名了氢气,并定量称量水和氢气质量。
材料4:尼科尔森和卡里斯尔做了水的电解实验并检验了产物。
根据上述材料和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于卡文迪许和拉瓦锡的实验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
(2)拉瓦锡的水分解实验对后续研究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
(3)检验氧气的操作方法及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都是带电的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原子团一定是酸根离子
C.二氧化锰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一定加快反应速率
D.置换反应的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由单质和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CaH2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生石灰溶于水可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
(3)实验探究小组将Na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_____
猜想四:NaOH、NaCO3和Ca(OH)2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____。
(4)(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实验Ⅰ: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CO3溶液 | _____ | 猜想二不成立 |
实验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 | 产生气泡 | 猜想_____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假设一个成年人每小时需要20L的氧气(已知: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L)。
请计算:
(1)一个成年人每天消耗的氧气质量是多少________?
(2)若分离880L的液态空气,实际可制取147.84L液态氧气,求氧气的制取率(提示:制取率=实际制取体积/理论制取体积,请写出解题过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一项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鉴别软水和硬水 | 用肥皂水检验 |
B | 鉴别CaO和两种Ca(OH)2固体 | 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 |
C |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 加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除去MnO2中的少量KCl (可溶)固体 |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烘干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