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空气是人类活动必需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室常用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1)工业制氧气是变化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发生装置A(填字母代号),此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可借助水和图中的其他装置)将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分析 (1)工业制取氧气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据常用仪器回答;
(3)实验室可用分离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据此选择收集装置,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4)根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1)工业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2)仪器①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3)在实验室中常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来制取氧气;属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故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A;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故填:将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选择、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小明想用pH试纸测定食醋的pH试纸用水润湿后,用筷子将食醋滴在pH试纸上,他测得的pH将比实际结果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尽管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容器仍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为此该小组对铝的氧化膜进行了探究实验,其过程如下,请完成填空: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在空气中灼烧铝片会生成Al2O3(填化学式);
【实验2】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A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其表面很快析出较多红色粉末状固体;而另B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无明显反应现象.
进行猜测与猜测:氯离子可能会对铝表面的氧化膜产生破坏作用.
【实验3】另取用砂纸打磨的一片铝片使其表面较粗糙,将其放入另一CuSO4稀溶液中,直到2-3分钟后,铝片表面才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该反应属于置换基本反应类型.
【实验4】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Cl稀溶液,铝片表面逐渐有红色固体析出.称量实验反应前后的B片铝片(取出并擦干净),金属片的质量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Al-27  Cu-64)
【实验5】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3-5滴Na2SO4稀溶液,铝片表面现象一直不明显.
根据实验2、3、4、5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氯离子对铝和氯化铜溶液的反应有促进作用;硫酸根离子对铝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有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成蓝色.
【实验验证】
(1)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铜.
(2)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成蓝色,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③原因三:…
如果是原因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C$\frac{\underline{\;高温\;}}{\;}$Cu+CO↑.
如果是原因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5)从环保角度考虑,你认为该装置还需要做怎样的改进?在C装置后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如放置一只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只气球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写出能实现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其基本反应类型:
(1)淡黄色粉末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化合反应.
(2)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其生成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加肥皂水搅拌
B氧气和二氧化碳观察颜色加入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加水溶解后加硫酸铜溶液
D黄铜和黄金分别滴加硫酸锌溶液加热后观察颜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实验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
(1)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后,可观察到木棍变黑.
(2)用温度计的液泡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可观察到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其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3)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实验室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
浓硫酸稀释过程如图所示,b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a的作用是搅拌、散热、降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①C→CO→CO2 ②Cu→CuO→CuSO4 ③NaOH→Na2CO3→NaCl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奥运会常使用丙烷(C3H8)作火炬燃料,丙烷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frac{\underline{\;点燃\;}}{\;}$3CO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