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CO缓慢通入盛有20gCu0样品的试管中,加热使其反应,过-会儿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余固体质量为l9.2g,求生成铜的质量?

解:设生成铜的质量是x
CO+CuOCu+CO2 固体质量减小
80 64 80-64=16
x 20g-19.2g=0.8g

x=3.2g
答:生成铜的质量是3.2g;
分析:此题是一道利用差量法解决的典型题目,根据反应时氧化铜与铜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列出比例进行求解即可.
点评:此题是一道差量法解题的典型题目,解题的关键是找到相关的量差,列出比例式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Fe2O3和纯净的碳粉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瓶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慢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同时,瓶中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待反应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入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内的混合物变成黑色粉末.回答问题: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若同时出现
固体全部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的现象,则生成的黑色固体全部是铁.
(2)实验中通入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氮气,不用空气的主要原因是
空气中含有氧气会将生成的铁氧化
空气中含有氧气会将生成的铁氧化

(3)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断开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
不需要,因为氮气不断通入,b瓶中的溶液不会倒吸入a瓶
不需要,因为氮气不断通入,b瓶中的溶液不会倒吸入a瓶

(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要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说明理由
需处理,因尾气中有CO,在尾气气出口加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需处理,因尾气中有CO,在尾气气出口加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5)合成氨工业中使用的催化剂铁触媒的成分可表示为xFeO?yFe2O3(其中FeO与Fe2O3质量比为27:20).若用40gFe2O3通过该实验制备出37.6g铁触媒,反应中消耗的纯净碳粉的质量范围是
0.9g~1.8g
0.9g~1.8g
,x:y=
3:1
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为测定化学式为MZ的粉末状化合物中Z的元素种类,现将MZ和过量的碳粉充分混合物,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并实验.
实验开始时缓慢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强烈反应也,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并有气泡产生.该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持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Z是
氧(O)
氧(O)

(2)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3)从反应管a中出来的气体有
CO2、CO、N2
CO2、CO、N2

(4)反应管a中MZ和碳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M表示MZ中的M)
MO+C
  △  
.
 
M+CO↑;2MO+C
  △  
.
 
2M+CO2
MO+C
  △  
.
 
M+CO↑;2MO+C
  △  
.
 
2M+CO2

(5)如果要得到MZ中的单质M,是否可以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再停止加热?
不需要
不需要
;为什么?
因为一直通入氮气,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管中.
因为一直通入氮气,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管中.

(6)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需处理,因为CO有毒,应该进行尾气处理,处理的方法可以将其在导管口点燃,或者用气球收集,或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的玻璃管.
需处理,因为CO有毒,应该进行尾气处理,处理的方法可以将其在导管口点燃,或者用气球收集,或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的玻璃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及碳的氧化物进行了一系列拓展性探究学习.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拓展探究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甲、乙两同学将两瓶完全相同的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别以甲图、乙图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大
的性质.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蜡烛没有熄灭的原因
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得比空气小,随着热气流上升,因此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
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得比空气小,随着热气流上升,因此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

(2)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溶解性对比实验
丙同学用相同的试管分别收集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对比实验,现象如图.分析该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二氧化碳
.该实验设计的思路:一是利用对比实验,二是利用
气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气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的原理产生实验现象.
【探究二】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小明对课本上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将CuO和足量炭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省略,下同).

实验开始时缓慢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有红色固体产生,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通N2的目的是
将反应管内的空气(或O2)排尽
将反应管内的空气(或O2)排尽

(2)写出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3)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不需要
不需要
.为什么?
因为继续通入氮气,b瓶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入a管
因为继续通入氮气,b瓶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入a管

(4)小梅认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气体中既有CO2,又有CO.为验证此猜想,小梅对上述装置做了如下改进并实验:

小梅观察到
甲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甲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现象,证明了气体中的确含有CO.
小明认为小梅的实验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了CO2,其理由是
因为甲中CO与CuO反应生成了CO2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CO2
因为甲中CO与CuO反应生成了CO2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CO2
.(5)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需要,因为反应过程中有CO产生,可在尾气管口放上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需要,因为反应过程中有CO产生,可在尾气管口放上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及碳的氧化物进行了一系列拓展性探究学习.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拓展探究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甲、乙两同学将两瓶完全相同的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别以甲图、乙图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蜡烛没有熄灭的原因
______.
(2)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溶解性对比实验
丙同学用相同的试管分别收集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对比实验,现象如图.分析该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该实验设计的思路:一是利用对比实验,二是利用______的原理产生实验现象.
【探究二】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小明对课本上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将CuO和足量炭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省略,下同).

实验开始时缓慢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有红色固体产生,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通N2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______.为什么?______.
(4)小梅认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气体中既有CO2,又有CO.为验证此猜想,小梅对上述装置做了如下改进并实验:

小梅观察到______现象,证明了气体中的确含有CO.
小明认为小梅的实验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了CO2,其理由是
______.(5)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第二十届“天原杯”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江西赛区)初赛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为测定化学式为MZ的粉末状化合物中Z的元素种类,现将MZ和过量的碳粉充分混合物,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并实验.
实验开始时缓慢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强烈反应也,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并有气泡产生.该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持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Z是______;
(2)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3)从反应管a中出来的气体有______;
(4)反应管a中MZ和碳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M表示MZ中的M)______ M+CO↑;2MO+C2M+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