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碳的消耗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
A、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大量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D、大力推广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题意,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为减少生活中碳的耗用量即减少“碳足迹”,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减少“碳足迹”的理念.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不符合减少“碳足迹”的理念.
C、大量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故选项不符合减少“碳足迹”的理念.
D、大力推广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增加了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减少“碳足迹”的理念.
故选:A.
点评: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问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
(l)写出化学式:Y
 
;  N
 

(2)写出X与M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Mg、Cu、Fe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中观察到试管①无现象,试管②中铁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由此可得出三种进行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实验二:将实验一后两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没有气泡产生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状况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化学与环境: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会导致水污染
C、化学与安全: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该灭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D、化学与健康: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③食用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存在温度是零下78℃左右,请你写出干冰的两种用途
 
 
在常温下,干冰升华为比其体积大600-800倍的气体,所以干冰不能储存于完全密封的容器中,否则很容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图示体现化学改善人类生活的是(  )
A、①②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装置B可用于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其检查气体密性的操作为
 
(需描述具体操作和现象)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时,常需要验满,具体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MgCl2--氯化镁                B.O2--2个氧原子
C.2H--2个氢元素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下列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C、H、S元素质量比为6:10:3         B.属于氧化物
C.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硫原子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