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俗称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分解成黑色固体物质、无色气体和水.这种黑色固体和无色液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Cu2(OH)2CO3.稀硫酸能与Fe2O3、CuO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提出猜想:某同学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无色液体的成分做出了一下猜想:
①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②黑色固体为氧化铜;③…
实验验证:实验装置如图.
在此实验装置中,大试管的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验证①:若猜想①正确,实验过程中应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在反应完全停止加热时,针对熄灭酒精灯和把导管移出液面这两步操作,你认为应该先进行的操作是把导管移出液面.
验证②:从装置中取下大试管并冷却到室温,然后向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实验现象.若猜想②正确,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应该是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分析 使用试管对固体加热时,为防止药品湿存水或受热生成的水在管口凝聚后回流,需要保持试管口略低于底部;
验证①:气体为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石灰水会变浑浊;
验证②:为验证氧化铜,根据氧化铜可与酸反应的性质,把黑色固体放入稀硫酸中,若能看到固体溶解而溶液呈蓝色,可以说明黑色固体为氧化铜.

解答 解: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水在试管口冷凝成液体,为防止液态水回流至试管底引起试管炸裂,需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故答案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验证①: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不变浑浊,实验室通常根据这一现象检验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实验结束时,为防止试管内的液体倒吸入大试管,应先把导管移出液而,然后再停止加热;
故答案为: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把导管移出液面;
验证②:黑色的粉末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水;因此,当向黑色固体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溶解,且溶液变成蓝色时,可说明黑色粉末为氧化铜;
故答案为: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CuO+H2SO4═CuSO4+H2O.

点评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能溶于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的黑色固体为氧化铜;对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螺蛳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动物,也是经常出现在饭桌上的味美价廉的一道菜.有一天小柯在吃螺蛳的过程中,爱探究的他提出了以下几个有关螺蛳的问题,你能帮他解答吗?
(1)螺蛳壳的主要成分是否和鸡蛋壳一样,也是碳酸盐呢?小柯可以向螺蛳壳表面滴加稀盐酸,如把产生的气体通往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变浑浊,则证明其成分是碳酸盐.
(2)螺蛳生活在水底,一般以水中的浮游小生物为食.螺蛳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它进入人体消化道后,主要是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酒精又称为乙醇,除可以用于制作含醇饮料外也是一种清洁燃料.用淀粉(C6H10O5n酿制乙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6H10O5n+nH2O$\frac{\underline{\;催化剂\;}}{\;}$2nCH3CH2OH+2nCO2↑[注:(C6H10O5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n].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100㎏淀粉理论上可以制得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2)假设醉酒驾车的标准是人体血液中乙醇含量超过80mg/L.若人体中血液占人体体重的10%(假设血液的密度是:1kg/L),则:一个体重为60kg的驾驶员血液中所含乙醇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CO3,选用的试剂是(  )
A.H2SO4溶液B.稀盐酸C.NaCl溶液D.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金属锂(元素符号为Li)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1)“辣味”属于氢氧化锂的(填“物理”或“化学”,下同)物理性质;
“腐蚀性”属于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
(2)LiOH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
(3)载人航天飞船中通常用LiOH代替NaOH来吸收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则Li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H2O.
(4)右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运用此溶解性表并结合你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从表中选出一种盐,该盐能和LiOH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写出该盐的化学式CuSO4或Cu(NO32
OH-CO32-SO42-NO3-
Ba2+
Cu2+
Li+微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A、B、C、D、E分别为氧化铜、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二氧化碳、碳中一种物质,通常状况下E为气体,如图,用圆圈表示这五种物质,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请在图中标出五种物质或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2)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3)A与过量B反应的现象黑色固体减少但不消失,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课外兴趣小组实验的方法对蜡烛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一]
(1)甲同学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观察如图1.
①实验结论:外焰的温度最高;
②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与氧气充分接触.
[实验二]
(1)乙同学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极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2),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有关焰心物质的性质是:气态、可燃性.
(2)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焰心气体含CO2.从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看,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3)你认为焰心气体可能含石蜡蒸气;若要证明你的猜想,你需要补做的实验及预测的实验现象分别是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玻璃管内壁有固体附着,说明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
(4)在酒精灯灯芯处插一根细短玻璃管与(1)的现象一样,请推测灯芯处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三]丙同学把蜡烛放在天平上称量如图3.
分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由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且生成二氧化碳等气态物质,这些气态物质不在称量范围内;
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爸爸的白色衣服沾上了红葡萄酒,用肥皂洗时,污渍处变成了蓝色.小明想,肥皂是碱性的,如果用酸性的米醋来实验,污渍处会变成其它的颜色吗?
(1)小明的这种想法,是基于猜测红葡萄酒里可能会含有石蕊.
(2)如果小明的猜测是对的,红葡萄酒遇到米醋会显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能制氧气的呼吸面具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2Na2O2+2H2O═4NaOH+O2↑    
②2Na2O2+2CO2═2Na2CO3+O2
(2)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同学们对用过一段时间后的面具中的固体成分产生兴趣.
【猜想与假设】
固体可能为:①Na2CO3;②NaOH和Na2CO3;③Na2O2和Na2CO3;④Na2O2和NaOH.
为了确定用过一段时间后呼吸面具中的成分,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Ⅰ: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看到产生气泡,证明固体中有Na2O2
实验Ⅱ: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看到产生气泡,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
实验Ⅲ: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
通过上述实验,有些同学认为其中有些不妥的结论.
(1)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Ⅱ并不能确定固体中含有Na2CO3.如何改进此实验?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加热
(2)还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Ⅲ也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其原因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某实验小组为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的组成做了以下实验:充分加热10.0g样品至恒重,剩余固体质量为6.9g.(2NaHCO3═Na2CO3+CO2+H2O)
查阅资料已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
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2g.
(2)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