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5分)暴雨过后鸭绿江水明显变浑浊,同学们取回少量水样进行实验。
(1)通过______操作可除去水中浑浊物,加入________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2)使用 可以测试水样的酸碱度。
(3)检测水样是否属于硬水,应加入 。若为硬水常采取 的方法降低硬度。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又称谷氨酰乙胺),它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效果。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g
B.茶氨酸由C、H、O、N四种原子构成
C.茶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茶氨酸中碳、氧元素质量比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他们的质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3 | 8 | 5 | 4 |
反应后质量/g | 7 | 2 | 5 | 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2∶3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由此可得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 。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一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_ (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红磷熄灭后,打开止水夹后,发现最终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小于1/5,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至少写三点):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C. 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4分)人教版新化学教材关于“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 Fe2O3)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虑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 |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
(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Fe2O3)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Fe2O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
【实验评价】
(1)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 。
(2)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O2只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 b (2分)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4分)
(3)装置A中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1分)
(4)如果用装置E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先 然后再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