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已知下列各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如图所示,ⅹ为气体单质,C、Y中含有钠元素,D中含有氯元素.假设每次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下列物质(属溶液的写出溶质)的化学式:
B______;Z______; Y______;C______.
(2)写出②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简要写出C物质的推理过程:______.

解:(1)无色气体B与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E,则可推测无色气体B为二氧化碳;因为“C、Y中含有钠元素”,二氧化碳与Y溶液反应生成C溶液,而C溶液与Z溶液生成白色沉淀E,则可推测B为二氧化碳,Z为氢氧化钙,Y为氢氧化钠溶液,C为碳酸钠;则可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别为B:CO2;Z:Ca(OH)2;Y:NaOH;C:Na2CO3
(2)写出②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3)无色气体B与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E,则可推测无色气体B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含有钠元素的物质反应生成物质C,其与Z溶液生成白色沉淀E为碳酸钙,则物质C一定含有钠元素和碳酸根,故为碳酸钠.
故答为:(1)B:CO2;Z:Ca(OH)2;Y:NaOH;C:Na2CO3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无色气体B与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E,则可推测无色气体B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含有钠元素的物质反应生成物质C,其与Z溶液生成白色沉淀E为碳酸钙,则物质C一定含有钠元素和碳酸根,故为碳酸钠.
分析:(1)无色气体B与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E,则可推测无色气体B;因为“C、Y中含有钠元素”,无色气体B与Y溶液反应生成C溶液,而C溶液与Z溶液生成白色沉淀E,则可推测知答案.
(2)②处,反应物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可书写化学方程式;
(3)无色气体B与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E,则可推测无色气体B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含有钠元素的物质反应生成物质C,其与Z溶液生成白色沉淀E为碳酸钙,则物质C一定含有钠元素和碳酸根,故可知C.
点评:掌握物质的推断方法:正推或逆推,二者结合也可;推测完后,代入题目中验证,是否每一步都合适;掌握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4、已知下列各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如图所示,ⅹ为气体单质,C、Y中含有钠元素,D中含有氯元素.假设每次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下列物质(属溶液的写出溶质)的化学式:
B
CO2
;Z
Ca(OH)2
; Y
NaOH
;C
Na2CO3

(2)写出②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3)简要写出C物质的推理过程:
无色气体B与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E,则可推测无色气体B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含有钠元素的物质反应生成物质C,其与Z溶液生成白色沉淀E为碳酸钙,则物质C一定含有钠元素和碳酸根,故为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下列各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ⅹ为气体单质,C、y中含有钠元素,D中含有氯元素.假设每次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精英家教网
(1)写出下列三种物质(属溶液的写出溶质)的化学式.y
 
;D
 
;G
 

(2)写出①②两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下列各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E是一种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G可帮助消化,ⅹ为气体单质,Y是一种含有钠元素的碱,假设每次反应都恰好完全.

(1)若A是单质,其可能是
(填名称,下同),若A是化合物,则可能是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

(2)写出②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Ca(OH)2═CaCO3↓+2NaOH
,该反应属于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填反应的基本类型);写出③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3)W有四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为1:1:2:4,相对分子质量为60,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20%,则W的化学式为
(NH22CO
(NH2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6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五校联考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已知下列各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ⅹ为气体单质,C、y中含有钠元素,D中含有氯元素.假设每次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下列三种物质(属溶液的写出溶质)的化学式.y______;D______;G______.
(2)写出①②两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