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少
C.一氧化碳通入灼热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色,且产生二氧化碳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分析 A、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原理分析;
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C、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原理分析;
D、根据硫燃烧反应的原理分析;

解答 解: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所以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A错误;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少.故B正确;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但是不能指明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故C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对实验现象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了解具体的反应,掌握常见物质或溶液的颜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按表中信息填空:
(1)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则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在上表中的位置应是①(填①、②或③),其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2)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
(4)表中第三周期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5)已知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中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同一纵行的中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氟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物质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得物质是(  )
A.苹果醋B.柠檬汁C.肥皂水D.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将一定质量的Cu-Zn合金粉末放到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为0.4g
(2)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用A图所示装置净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通过B图所示酸的性质实验,可认识到:虽然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酸根阴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
(3)实验C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是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4)通过实验D探究得出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根据如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
(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填“得”或“失”)电子.
(3)写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下列三个转变,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H2→H2O       ②C→CO2     ③CO→CO2
A.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B.变化前后化合价均有改变
C.都可以通过和单质反应实现D.反应的条件都一定是点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我能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
(1)干冰CO2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3)最轻的气体H2;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
(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H2O;
(6)金刚石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2)图2中的反应现象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