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B.蜡炬成灰,化学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E.磨杵成针,化学变化F.木已成舟,物理变化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说法正确;
B、蜡炬成灰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正确;
C、百炼成钢中,碳和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说法正确;
D、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一般有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说法正确;
E、磨杵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E说法错误;
F、木已成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F说法错误;
故选E.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同学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向氢氧化钠中滴加稀盐酸充分反应.
(1)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
(2)可能含有的溶质是HCl;要检验其是否存在,可加入锌粒,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该物质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陶、铜、铁等材料的生产离不开火,火即所谓的燃烧,其实质是一种(填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而铜和铁的冶炼,主要是利用(填反应类型)还原反应把铜和铁从其的化合物中转化出来.制陶的原料是黏土,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铝和碳酸钙.当温度达到900℃左右时,二氧化硅分别和氧化镁、氧化铝、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硅酸镁、硅酸铝和硅酸钙(CaSiO3).各种物质熔合在一起便成为坚硬的陶.在①黏土,②二氧化硅,③氧化镁,④碳醉钙,⑤氧化铝,⑥硅酸镁,⑦硅酸铝⑧硅酸钙这8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代号,下同)①属于金属化合物的有③⑤,属于盐的有④⑥⑦⑧,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frac{\underline{\;高温\;}}{\;}$CaSiO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六种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F为金属单质,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为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的溶液呈蓝色,试回答下列问题:(框图中的反应条件和某些生成物已略去)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CuO,DFe,FCu.
(2)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③(填序号).
(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CuSO4+Fe=Cu+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班同学用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红色.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NaCl和HCl
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猜想三.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
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B(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Hg;
(2)保持水的化学式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2O;
(3)m个铁离子mFe3+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Al2O3
(5)硫酸钠的化学式Na2SO4
(6)镁离子的符号Mg2+
(7)3个磷原子3P;
(8)Fe3O4的名称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先打开阀门K1,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
(1)请填写现象:U型管右侧液体变红.
(2)广口瓶中的液体出现浑浊.请写出广口瓶中出现浑浊现象的原因:CO2+2NaOH=Na2CO3+H2O;Ca(OH)2+Na2CO3═CaCO3↓+2NaOH.(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们将实验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过滤得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欲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报告:
实  验  步  骤实  验  现  象实  验  结  论
①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若有气泡冒出,且红色消失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Na2CO3和NaOH;
②另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出现,红色不消失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Ca(OH)2和NaOH.
(4)反思拓展:实验步骤①中所加的试剂可换成以下AB,也能通过观察现象得出同样的结论.
A.CaCl2溶液        B.Ba(OH)2溶液        C.Na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东方之星”号客轮于2015年6月1日发生翻沉事故.6月3日为了方便用生命探测仪进行搜救,在舱底用氧炔焰对空气舱位置进行切割.
(1)乙炔气体属于①③(填序号,下同).
①纯净物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氧化物
(2)氧炔焰是乙炔气体和氧气反应产生的高温火焰.氧炔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frac{\underline{\;点燃\;}}{\;}$4CO2+2H2O.乙炔与氧气按照2:5的体积比反应,切割效果最好.
(3)由于沉船燃料没有抽掉,切割可能导致起火,现场准备了灭火设施,干粉灭火器是一种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为磷酸二氢铵)灭火的.
①磷酸二氢铵中含有NH4+,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②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4)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②③.
①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②楼房起火,应该开窗通风
③厨房天然气泄露,要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做灯火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五水共治”是今年政府治理环境的一大实事.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采集到的水样中酸性最强的是(  )
A.工厂排放的废水:pH=4.3B.温瑞塘河水:pH=6.5
C.瓯江水:pH=7.0D.楠溪江江水:pH=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