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物质按混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氯酸钾  干冰  石墨B.生石灰    二氧化锰  石墨
C.碘酒   蒸馏水 液氧D.天然气  氧化铜 火碱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A、氯酸钾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干冰属于氧化物,石墨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生石灰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石墨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碘酒属于混合物,蒸馏水属于氧化物,液氧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D、天然气属于混合物,氧化铜属于氧化物,火碱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哈尔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常使用填充棉花的棉衣来保暖.
(1)棉花属于纤维中的,将涤纶和棉纤维等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暖和又耐磨;
(2)植物体内常见的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高分子)的化学式为(C6H10O5)n;糖类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提供能量;
(3)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为了抵御低温以及防止叶片发黄,可适当施用的化肥是(写一个化学式)NH4H2P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用化学用语表示
(1)两个氢气分子2H2  (2)正二价的镁元素$\stackrel{+2}{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验证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分析讨论以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观察现象
方案二:取少量的氢氧化钙固体与过量的稀盐酸混合,观察现象
方案三:取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1)方案一不可行,原因是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
(2)方案二不可行,但可改进,取0.1g的氢氧化钙固体两份,分别加入5mL浓度为5%的稀盐酸和5mL蒸馏水,对比观察固体是否全部消失
(3)方案三可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
(4)为达到同样的目的,还可以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滴加氯化铜溶液,可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向24g氧化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过滤、干燥得到沉淀的质量为31.2g.则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组物质,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A.K2SO4、BaCl2、NaNO3、NaClB.KOH、Na2SO4、CuSO4、MgCl2
C.MgCl2、NaOH、HCl、Na2SO4D.HCl、AgNO3、KNO3、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定量的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他们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提出问题】滤液里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只含NaOH;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NaOH、Na2CO3、Ca(OH)2
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NaOH、Ca(OH)2
你的猜想:可能含有Na2CO3、NaOH.
【反思与评价】
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你觉得乙同学猜想是错误的,请分析原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实验验证】对丙同学的猜想,我们只需要证明溶液中有Ca(OH)2存在就能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成立,可用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请完成如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无色滤液倒入试管中,再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丙同学的猜想成立
【分析】若滤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且两种溶质为不同类别的物质,则两种物质的组成是:(写化学式)Na2CO3、NaOH.
【拓展】我们常用Ca(OH)2与Na2CO3反应来制取NaOH,制好的NaOH要密封保存,这是因为NaOH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潮解并且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氮原子和氧原子(填名称);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在放电条件下,每个氮原子和每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一氧化氮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frac{\underline{\;\;△\;\;}}{\;}$Cu+CO2
(2)实验过程中,D处点燃的目的是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3)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c(选填编号).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
b、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
c、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4)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反应前已经通入一段时间的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