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将200吨含杂质5%的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剩余固体质量为136.64吨(Ca-40;C-12;O-16),求
(1)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多少吨?
(2)碳酸钙的分解率是多少?

分析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碳酸钙的分解率.

解答 解:(1)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00t-136.64t=63.36t.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100                       44
x                        63.36t
$\frac{100}{44}=\frac{x}{63.36t}$        x=144t
碳酸钙的分解率是$\frac{144t}{200t×(1-5%)}$×100%≈75.8%.
答:(1)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44吨;
(2)碳酸钙的分解率是75.8%.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生活事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婴幼儿生长发育不良,患佝偻病,可以适量补钙
B.水果蔬菜能给人体补充营养物质,可以只吃水果蔬菜不吃主食
C.庄稼生长不旺:叶色发黄、易倒伏,施用复合肥硝酸钾
D.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能使燃料更充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又一次考验我们的应急救援和保障机制.
(1)为保障基本生活需求,运来了下列物资,其中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D
A.纯净水   B.加厚棉被    C.铁锅铁铲    D.塑料凳子
(2)为了安置在地震中房屋倒塌的人民群众,迅速搭建了一批简易安置房,安置房用外层是钢板中间填充泡沫塑料的夹心板做墙体,为防止钢板生锈,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
A.表面喷漆   B.经常酸洗    C.经常水洗
(3)为了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防疫人员对地震灾区进行消毒,常用二氧化氯(ClO2)做消毒剂,ClO2是一种红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1℃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制取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
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总结出ClO2的物理性质之一为:红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推断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H2O,氯酸钠(NaClO3)属于盐(填酸、碱、盐或氧化物),Na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写出钠离子(11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数: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宇宙飞船上利用氢气、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作燃料电池2H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H2O,在该装置中化学能可以直接转变为电能.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该反应是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将锌粉与氯化银的悬浊液混合充分搅拌,可以生成银和锌盐:Zn+2AgCl═2Ag+ZnCl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类型.
(4)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此时液体的导电性比反应前减弱(选填“增强”或“减弱”或“不变”).
(5)氯化铵晶体(NH4Cl)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氯化钙和水,同时生成一种氨臭味的气体(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检验该气体可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如图是某学校的师生对“MnO2催化H2O2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1g/mL)质量分数为5%的H2O2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0.2g MnO2粉末,加在干燥管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②点燃橡胶塞上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
请分析回答:
(1)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棒香立即复燃.
(2)写出上述实验中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假定上述实验中的H2O2 完全反应,可产生氧气的质量为0.07g (精确到0.01)
(4)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评价不合理的是BC.(填序号)
A.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B.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C.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D.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实验室采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则发生、收集装置应选择图中CE(填字母)装置,该实验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三氯生(C12H7Cl3O2)是一种高效抗菌剂.下列有关三氯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氯生是一种氧化物
B.三氯生由碳、氢、氯、氧四种元素组成
C.三氯生中含有氧分子
D.三氯生分子中含有25个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校同学对市场上的食品疏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甲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碳酸氢钠)的疏松剂
(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图1所示装置用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试回答:
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先将烧杯a、b中的导气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②由实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出水和CO2等物质.北方农村地区用“碱面”(碳酸钠)蒸馒头时,必须先将面粉发酵(产生一些有机酸)的原因是使碱面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二:乙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包名为“臭粉”的疏松剂,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实验:
(1)“臭粉”为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取少量样品与稀盐酸混合后产生了可以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3)取少量样品加热后,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少量样品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共热,产生了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臭气.
调查后得知,“臭粉”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课本中一种常见的盐.
①你认为该盐是NH4HCO3,它加热后反应的方程式为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②用“臭粉”作疏松剂的油炸食品放置后再销售和食用的原因可能是使煎炸产生的氨气挥发.
③某些小商贩喜欢选用“臭粉”代替“小苏打”作疏松剂的原因可能是等质量的碳酸氢铵生成气体的量比碳酸氢钠多.
实验三:丙小组同学探究小苏打、“臭粉”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原因
(1)两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中都含有CO2.推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有受热分解出二氧化碳;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小组的同学将少许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液体用pH试纸测得:pH=7.猜测产生气体的原因是受热分解出的二氧化碳.
实验四:丁小组的同学在某超市发现一种复合疏松剂--发酵粉,其成分见下表:
成分所用物质
碳酸盐类碳酸氢钠
酸性物质柠檬酸、酒石酸等
疏松剂明矾
其他成分淀粉、脂肪酸等
(1)这种疏松剂产生的气体主要是CO2;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受热分解出二氧化碳和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按图2组装仪器,将50.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Ⅱ.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图3曲线);
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Ⅳ.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Ⅴ.重复Ⅲ和Ⅳ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讨论:
①步骤Ⅰ.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加的酸溶液是稀硫酸.
②装置乙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请利用有关数据计算试样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燃放礼花B.植物光合作用C.冰雪融化D.酒精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