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高分子材料电木、电玉均具有热固性
B.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小,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C. 人体缺少钙元素时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D. 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两个硝酸根离子__②五个氨分子__
③三个铝原子__④两个亚铁离子____
(2)请从①活性炭 ②聚乙烯 ③熟石灰 ④氧气 中选择适当物质,用其序号填空:
①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 ;②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是____;
③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的是____ ;④可做食品包装袋的是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稀盐酸除铁锈________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_____
③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④曾青得铁化为铜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实验课上,甲组同学运用下列实验方法探究碱的性质。
①由上图实验一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此变化过程属于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由上图实验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而变质,因此要密封保存。
②实验三中可观察到三个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小为A>B>C,对比A瓶与____ (选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 能与NaOH发生反应。
(二)乙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集气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瓶口的双孔塞一孔插一根连接气球的玻璃管,另一孔插一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把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瓶中,振荡。
①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对瓶底残留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欲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法1 | 取样,滴加稀盐酸 | ______ | 含有碳酸钠 |
方法2 | 取样,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产生_______ |
小明又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由此也得出瓶底残留液中只含有碳酸钠的结论。稍后想想又立即否定了自己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纯碱是化学工业生产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
反应原理: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 +CO2↑
已知:常温下氨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某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工业流程来制备纯碱,实验装置、所需实验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1)搭好装置并________________。
(2)中间的烧瓶中加入20mL饱和食盐水,并将其浸入冰水中; D中加入足量生石灰固体,E中加入足量浓氨水,利用该方法制取氨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根据该原理,生石灰也可以用_________固体代替;B中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A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于(可分多次加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选择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NaHCO3:先打开弹簧夹________(填K1或K2),使对应一侧烧瓶中生成的气体进入饱和食盐水,大约20分钟左右时,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使其一侧的烧瓶中生成的气体进入饱和食盐水,大约5分钟即有浑浊出现,约15分钟出现大量白色固体。这种气体通入先后顺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实验过程中,中间的烧瓶浸入冰水中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备纯碱:欲得到纯碱,上述实验结束后,将固体过滤、洗涤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若将制得的纯碱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并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质量增加0.88g,则步骤(3)中制得的NaHCO3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同学在做《基础实验8》中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将NaOH固体溶于水后的溶液与CuS04溶液反应时出现了三种实验现象:蓝色絮状沉淀、浅绿色沉淀、亮蓝色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时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异常实验现象,
同学们展开研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实验中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初步探究】甲同学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实验现象如下:
滴加CuSO4溶液的量 | 实验现象 |
第1~6滴 | 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
第7~9滴 | 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沉淀逐渐增多。 |
第10~20滴 | 蓝色沉淀不再增加,振荡后沉淀逐渐变为浅绿色。 |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验出现“异常”的主要因素。
【再次探究】两种异常现象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碱式硫酸铜是一种浅绿色固体,化学式可表示为aCuSO4·bCu(OH)2难溶于水,在酸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u2+、SO42—和H2O。加热时能分解生成氧化铜、非金属氧化物和氧气。
②铜酸钠[Na2Cu(OH)4]能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该溶液不稳定,久置或加热易生成氧化铜沉淀。
③碱式硫酸铜、氢氧化铜、铜酸钠之间可逐步转化。
【猜想假设】
Ⅰ.Cu(OH)2在NaOH溶液中溶解生成铜酸钠。
Ⅱ.实验中形成浅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实验探究】
Ⅰ.乙同学向Cu(OH)2中加入过量饱和NaOH溶液,沉淀溶解,滴加少量稀硫酸,出现黑色沉淀。
Ⅱ.丙同学取出实验中浅绿色固体,分成等质量两份,一份高温灼烧后只得到1.6gCuO固体,另一份滴加10%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盐酸10.95g。
【结论解释】猜想Ⅰ成立。出现黑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II成立。a:b=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丁同学按照书本要求向2mL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始终未形成亮蓝色溶液,说明实验现象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实验时要遵守实验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
A. R>Cu B. R>Fe
C. Zn>R D. R>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______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生活中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