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发生了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使温室效应加剧,属于空气污染物

分析 A、氧气属于助燃性气体;B、根据氮气的性质考虑;C、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考虑;D、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解答 解:A、氧气属于助燃性气体,不属于可燃物,故A错;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B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错.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中各成分及其用途和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17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2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小于5 mLB.大于5 mLC.等于 5 mL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Ca(OH)2微溶于水,其溶液质量分数不可能为10%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 (填写化学式),理由是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方案乙: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进行实验】你愿意选择方案甲(或乙) (选填“甲”或“乙”)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或有气泡冒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或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反思】
(1)玉鹏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不同于甲、乙类别的物质来确定,请你帮他完成,该物质可以为石灰水.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该物质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2)小亮经过反思,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AB (填序号).
A.倾倒液体时应注意保护标签不被腐蚀
B.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
C.无法辨认的药品,直接倒掉,无需保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12.0g石灰石样品,把4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12345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8.0g16.0g24.0g32.0g40.0g
剩余固体的质量9g6g3g2g2g
请计算:(1)12.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2)请你继续计算反应生成物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结合如图回答有关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对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进行归纳总结,填补表中空白:
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发生装置气体的物理性质收集装置
O2①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固体加热A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②E(或C)
CO2CaCO3+2HCl═CaCl2+H2O+CO2固体液体常温③B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C
(3)在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和消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由此推测,药品的状态为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所示是Ca(OH)2的部分性质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A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将这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与足量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NaCl,可能含有的溶质是C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他们就铜与浓硫酸是否能反应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探究一:铜与浓硫酸是否能反应?】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①在常温下能反应;
②常温下不能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
③在加热条件下不能反应;
操作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操作②:将过量的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硫酸,无明显现象;
操作③:加热该试管,铜片上有气泡,试管内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写出仪器a的名称:铁架台;
(2)甲同学认为,由以上实验过程可知:猜想②(填序号)是正确的;
(3)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石蕊试液变红.
乙同学认为,铜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只是SO2和CuSO4
(4)丙同学认为,在实验装置中,“蘸有浓NaOH溶液棉花”的作用是吸收SO2,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
(5)在(3)中对产物只是SO2和CuSO4的判断是否准确否(填“是”或“否”),其理由是反应物中有氢元素,但二氧化硫和硫酸铜中都不含氢元素.写出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2H2O+SO2↑.
(6)根据以上探究和已掌握的知识,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种用铜制取硫酸铜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Cu$→_{加热}^{浓硫酸}$CuSO4   方案二:Cu$→_{加热}^{O_{2}}$CuO$\stackrel{稀硫酸}{→}$CuSO4
经过对两种方案的讨论、对比,同学们认为方案二具有的优点有BC(填序号),所以工业上制备硫酸铜不是直接利用浓硫酸与铜反应.
A.提高铜的利用率       B.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C.不产生污染大气的SO2
【探究二:测定反应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同学们对上述实验后试管内残余清液成分进行了讨论,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不能将硫酸耗尽.为测定反应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了下列实验方案:
:含杂质的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比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更快,放出大量热
:甲方案: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BaSO4质量.
乙方案:与足量锌粒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即使铜过量也不能将硫酸完全反应的原因是物质的化学性质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还可能和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有关;
(2)甲方案是否可行?不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只能求出硫酸根离子的量,而不能求出剩余硫酸的浓度;
(3)小王同学选用图2中的部分实验装置进行了乙方案的实验:
①你认为图2中最简易的装置及其连接顺序是:ACE;
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过一会儿后残余清液就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其原因是AB(填序号);
A.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不纯的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
B.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且放热,使瓶中压强增大;
③某学生想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应选择图3中的集气装置B (填“A”或“B”).
(4)小张同学用如图4所示装置进行了乙方案的实验
①连接仪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下列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A(填序号);
A.连接仪器后,向水准管中注水,直至左右两边管内形成稳定高度差.
B.向水准管内注水,连接好左侧装置,抬高水准管,左右两边液面始终相平.
②实验中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倾斜,将锌粒(选填“锌粒”或“残余清液”)转移到Y形管的另一边.残余清液与锌粒混合后的现象是锌粒逐渐溶解、
表面析出暗红色固体、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③反应完毕后,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体积不变.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反应是放热的,气体未冷却(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④该实验中残余清液质量为a g,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为bmL(假设在实验条件下气体密度为cg/mL),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49bc}{a}×$100%(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⑤若实验中测得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下列可能的原因是c.
a.装置漏气  b.读取数据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未待冷却就读取量气管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下面是探究浓氨水分子运动的实验图.观察各图并完成下列内容: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实验除了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还能观察到有白烟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2)观察图乙中白烟的位置,说明氨气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填“大于”“等于”“小于”)
(3)同时进行图丙和图丁各组实验
①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B和D中的溶液变红,且D中变红比B中快.
②对比B、D试管中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图乙丙丁的实验都选择了密闭容器,优点是可以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H是蓝色沉淀.X、Y都是氧化物,其中X是黑色粉末状固体,Y常用作食品干燥剂,Z是红色固体.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X起催化作用.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CuSO4+Ca(OH)2=CaSO4+Cu(OH)2↓.
(4)此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