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前,先将镁条用_____打磨光亮,再用_____(填仪器名称)夹持镁条点燃,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放热、冒出白烟、生成白色固体。充分燃烧后发现石棉网上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原因可能是_____。某同学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固体(Mg3N2),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绕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_____。
(拓展与迁移)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将红磷换成镁片,反应停止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发现集气瓶内液面____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集气瓶容积的。
【答案】砂纸 坩埚钳 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 3Mg+N2Mg3N2 相同条件下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高于
【解析】
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点燃前,先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光亮,再用坩埚钳夹持镁条点燃,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管出白烟、生成白色固体。充分燃烧后发现石棉网上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原因可能是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
[查阅资料]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Mg3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Mg+N2Mg3N2。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绕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相同条件下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拓展与迁移]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将红磷换成镁片,反应停止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镁燃烧消耗氧气和氮气,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因此发现集气瓶内液面高于集气瓶的刻度。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是( )
①甲可能是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可能没夹紧,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 只有①③B. 只有②④C. 只有①②③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氧化镁:MgO2
B. 三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
C. 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一个钙离子: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D、E、F六种物质分别是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其中B、C、E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B与F反应放热;D与F为同一类物质,且D可用于灭火。“﹣”表示物质能反应,“→”表示物质能转化,其中部分物质间的关系没有标出。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D与E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A与过量E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可以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按古代方法将炉甘石、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得到固体混合物A.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是什么?他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ZnCO3加热可分解为ZnO;②Cu2O+H2SO4═CuSO4+Cu+H2O
(实验探究)
步骤Ⅰ取混合物A适量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B和蓝色溶液C,同时生成了一种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步骤Ⅱ在滤渣B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银和蓝色溶液D。
(实验分析)
(1)炉甘石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若向溶液C中加入过量的锌片,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_____(填化学式)。
(拓展延伸)
下列方法可用于鉴别锌铜合金与黄金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观察颜色 B 在空气中灼烧 C 滴加稀硫酸 D 滴加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甲、乙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 它们构成的单质为稀有气体
C.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 甲表示阴离子,乙表示阳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C、H、O、Cu四种元素组成。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已知这种蓝色溶液是氯化铜溶液。
(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①可能是氢气;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填两种即可)
【实验】请你针对②和③猜想中的一种,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蓝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现利用该溶液制取金属铜,过程如下:
①加入过量的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足量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如何确定此目的已经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其化学式为Cu2(OH)2CO3。请推测“铜锈”是铜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试写出用稀盐酸除去“铜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題: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写字母编号);
(3)A和B两种粒子的 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C所表示的粒子是 (填“原子”或“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小红做了如下实验:取两支试管,其中一支加入3克氯酸钾直接加热;另一支加入3克氯酸钾和1克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
(1)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对比未加二氧化锰与加入二氧化锰以后反应速率,其目的是__________;
(3)在实验前后,小红又称量了二氧化锰的质量,其目的是验证在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________是否改变;
(4)反应结束后,小红用反应后的物质中提取得到的二氧化锰再次与氯酸钾混合加热,观察此时二氧化锰能否继续加快反应速率,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________是否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