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通过对化学的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的方法.
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图)
实验现象: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Ⅰ)、(Ⅳ)中的小花变红.
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B(填“A”或“B”或“C”),获得结论.
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
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
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
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完成下列表格)(提示:含有碳酸根的物质遇到稀盐酸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性质相似)
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取两个等体积的软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然后分别加入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塞,再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塞,震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比加入蒸馏水的软塑料瓶变得更瘪
2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
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盐酸.
冒气泡
我能写出实验三中方案二所涉及的一个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通过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化程度的对比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

分析 实验一: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溶于水其溶液为碱性;
实验二: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作对照组,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1.分别加入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作对照实验;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解答 解:实验一: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溶于水其溶液为碱性,则实验现象: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二:第一、四朵花变色,而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作对照组,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获得结论;
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

 1 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塞,震荡.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比加入蒸馏水的软塑料瓶变得更瘪
 2 加入足量的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或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钡溶液) 冒气泡(或有白色沉淀生成…)
能写出实验三中方案2所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通过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化程度的对比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故答案为:实验一: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二: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B
实验三:
 1 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塞,震荡.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比加入蒸馏水的软塑料瓶变得更瘪
 2 加入足量的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或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钡溶液) 冒气泡(或有白色沉淀生成…)
CO2+2NaOH=Na2CO3+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或BaCl2+Na2CO3═BaCO3↓+2NaCl或Ca(OH)2+Na2CO3═CaCO3↓+2NaOH或CaCl2+Na2CO3═CaCO3↓+2NaCl或Ba(NO32+Na2CO3═BaCO3↓+2NaNO3
【说明:所写步骤、现象要匹配,所写化学方程式要与上述方案相关.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方案1:通过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化程度的对比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或通过反应物量的减少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点评 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分子、原子的运动;对于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加热固体物质制取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2)写出实验室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F.
(3)适用E和F收集气体,分别利用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4)写出实验室利用C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小林准备用装置B加热KMnO4来制取O2,你认为这样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试管炸裂
(5)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C  装置,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S、S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等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数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⑥S2-比S稳定.
A.①④⑤B.①④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选择H、O、S、Fe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相应的空格中:常用做干燥剂的一种酸H2SO4;红褐色的一种碱Fe(OH)3;水溶液呈酸性的氧化物SO2或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的碱石灰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碱石灰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这包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②熟石灰固体溶解度小,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少,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猜想】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Na2CO3
【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①小明取部分该碱石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碱石灰样品中不含CaO、NaOH.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后有白色沉淀,小明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小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Ca(OH)2+Na2CO3=2NaOH+Ca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从小明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把过程②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解释与结论】根据以上探究:
①你认为该包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2CO3、Ca(OH)2,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aCO3
②实验探究过程③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NaCl、NaOH、BaCl2
【迁移应用】下列气体①氢气  ②氧气  ③一氧化碳  ④氯化氢  ⑤二氧化硫  ⑥氨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C(填字母序号).
A.①②③B.④⑤⑥C.④⑤D.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若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混合不发生反应,我们常称这两种物质能共存.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
A.盐酸和硝酸银B.硫酸和硝酸钡C.盐酸和氯化钡D.铁和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B.通过活性炭吸附可将海水淡化
C.电解水正极和负极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比为2:1
D.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
物 质所含杂质除 去 杂 质 的 方 法
AKOH溶液(K2CO3Ca(OH)2溶液、过滤
BN2气体(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CuO(Cu)稀硫酸溶液、过滤
DCaCO3(Na2CO3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①银原子Ag
②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O2
③铵根离子NH4+
④侏儒症是由于缺Zn元素
(2)说出下列“2”的含义:①H2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②Fe2+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②我国古代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其原理是:CuSO4+Fe=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