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乙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
(3)通过实验C塑料瓶注入水振荡变瘪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分析 (1)根据分子的特征以及碱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会使瓶内体积变小,气压变小,使塑料瓶变瘪,故可通过塑料瓶变瘪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去分析.

解答 解:(1)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溶于水后生成的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乙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温度很高的黑色固体,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所以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细沙,故填: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
(3)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会使瓶内体积变小,气压变小,使塑料瓶变瘪,故可通过塑料瓶变瘪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答案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水要相关实验中的作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平时掌握双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也让我们感受到化学的浪漫和奇妙.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则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H(用符号表示).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和微粒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E2(用A、E表示);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填编号,下同);五种微粒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CE;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CH4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钙CaO2B.氧化铁FeOC.硫酸铝AlSO4D.氧化镁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1)今年5月,我市各学校进行了实验操作考查.小张同学进行的实验考查是“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碳酸钠(Na2CO3)溶液,并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①小张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操作步骤现象记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两支试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2mL样品1、2,再往其中滴入盐酸样品1:无明显现象NaOH+HCl=NaCl+H2O
样品2:溶液中出现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酸碱度,简述操作的主要步骤: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在实验台上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为区别这三种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这三种溶液按A、B、C进行编号,然后分别各取适量作为样品加入到三支试管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步骤一中,C无明显现象,A、B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
步骤二中,A、B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且B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①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B、C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②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步骤一实验时出现异常现象:往A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时,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振荡后迅速变成无色.老师指出这是因为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接着,老师往该试管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观察到A溶液的颜色又变成红色,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氯化钠、氢氧化钠(酚酞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铝为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被氧化而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以其轻、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
现实生活中,铝及铝合金制品随处可见.如:硬币;铝锅、铝盆等炊具;糖果、香烟上的铝箔;电线等.根据不同的需求,可加入少量的铜、镁、锌等金属制成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铝合金.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
铝元素被摄入到人体里,会直接损害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骨的基质合成.同时,消化系统对铝的吸收,导致尿钙排泄量的增加及人体内含钙量的不足.铝在人体内不断地蓄积和进行生理作用,还能导致脑病、骨病、肾病和非缺铁性贫血.
用铝制炊具烹调时,从炊具中渗入菜内的铝量一般能占每天摄入铝量的20%左右.在盐、水、醋和热的作用下,更容易使铝元素进入食物,即存放、储存、酿制酸性食品或饮料,会使食物中的含铝量明显增多,也可通过食物及饮料将铝摄入体内.
传统粉丝制作过程中,加入了0.5%左右明矾【KAl(SO42•12H2O】而达到凝固作用;炸油条时加入了一些明矾而使油条膨胀变脆;制作面点、糕点、煎饼等常使用磷酸铝钠盐或硫酸铝钠盐的发酵粉;生产自来水过程中应用明矾进行沉淀;药物中的“胃舒平”、“康鼻炎”等,均含有氢氧化铝…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规定铝的每日摄入量为0~0.6mg/kg,这里的kg是指人的体重,我们一般从饮食中摄入10~100毫克,吸收率约为0.1%,其余的都排泄出去.当铝元素过量,超过5~6倍时会引起中毒,因为铝的毒性缓慢、且不易察觉,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我们要合理控制铝的摄入量,避免或减少铝元素的危害.
(1)铝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固体,轻、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2)铝在空气中被氧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3)铝合金属于D.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4)下列过程中摄入铝元素的是BC.
A.早餐是牛奶和油条            B.课间喝了一罐易拉罐可口可乐
C.中午吃了铝制炊具烹饪的菜     D.晚饭后喝了一瓶矿泉水
(5)关于减少铝元素的危害的建议是不用铝制炊具.(1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粒子是(  )
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用化学符号填空
(1)3个铝原子3Al            
(2)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3)正三价铁元素$\stackrel{+3}{Fe}$        
(4)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N2
(5)5个氯离子5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方法反应类型
A锌粉铜粉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置换反应
B氧化钙碳酸钙高温加强热分解反应
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置换反应
D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加入过量铁粉溶解,并过滤置换反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滴加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加热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