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2.4g 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干燥,称得固体 6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铜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
C.滤出的固体中可能有铜无铁D.滤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铜和镁
【答案】A
【解析】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2.4g 镁粉,根据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所以镁先与硝酸铜反应,如果硝酸铜反应完,镁再与硝酸亚铁反应。假设2.4g 镁粉全部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X。
因为6.4g>6g,所以2.4g 镁粉没有全部参与硝酸铜反应,还有部分镁粉与硝酸亚铁反应,也就是说溶液中的硝酸铜已全部参与反应,滤溶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亚铁,一定含有硝酸镁,生成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和铁,可能还有镁。
A、溶液中的硝酸铜已全部参与反应,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铜,符合题意;
B、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亚铁,不符合题意;
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铜和铁,不符合题意;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镁,不符合题意。故选A。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转化关系如图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其中A是一种有毒的无色气体,D是生活使用最多的金属: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
(2)F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符号是______;
(3)写出C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2)中所选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还需要的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A、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单元练习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1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理论值。请参与探究:
(1)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2)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颜色、状态 | 熔点/℃ | 着火点/℃ | 密度/(g/cm3) | |
红磷 | 暗红色固体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或黄色固体 | 44.1 | 40 | 1.82 |
(3)猜想与假设:
①可能是导管内原来含有空气,后来又残留有吸入的水。
②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_____、____。
(4)交流与讨论:
某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来消除误差,他的猜想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
(5)探究与反思:
将铜粉放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色,说明__________。
(6)改进实验:
①他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2所示的改进(其他图2仪器忽略),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________。
②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烟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___格,得到了较准确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我国是淡水资源非常有限的国家,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浪费水的是__(填字母编号);
A 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 B 用洗菜水浇花
C 用洗衣水冲厕所 D 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3)如图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1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18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了对水的组成的研究。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不久,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基于卡文迪许实验,可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探究学习。
资料:①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在加热条件下不分解;②KClO3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的固体残留率分别如图和如图所示。
(1)由如图1可知,KClO3分解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如图2中A→B段氧气浓度逐渐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如图3可知,对KClO3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
(4)为证实MnO2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请完成填表。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气密性良好) |
Ⅱ | 分别在“Y形管两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没有_________ |
Ⅲ | 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__________(填“左”或“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 | _________ |
Ⅳ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_________ |
(5)步骤Ⅳ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因为还需要证明___________。
(6)将29.4gKC1O3和MnO2混合物以5: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如图中m的值应为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利用图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是______________。
(2)若按如图操作,取用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g。
(3)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实际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至0. 1%)
(4)在上述实际配得的溶液中加6.0g水,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到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
③在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B.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一种溶质
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D.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氧化二氮和一氧化碳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中有单质生成
D.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7: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