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3?朝阳区一模)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溶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析:A、根据氨水的酸碱性考虑;B、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定义考虑;C、根据分子的特点考虑;D、根据实验现象考虑分子运动的快慢.
解答:解:A、氨水属于弱碱,所以氨水的pH大于7,故A说法正确;
B、由图示现象可知变蓝得点要比变红的点多,说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故B说法错误;
C、分子是时刻在不断运动的,所以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说法正确;
D、酸碱指示剂是指遇到酸和碱呈现不同颜色的物质,可以指示酸碱,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氨水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指示剂,知道分子特点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朝阳区一模)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朝阳区一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朝阳区一模)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装置Ⅰ中加入石灰石和过量稀盐酸,装置Ⅱ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打开a,关闭b,装置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减少有气泡产生
固体减少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关闭a,打开b,装置Ⅱ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液面上升,浑浊液体变澄清,有气泡冒出
液面上升,浑浊液体变澄清,有气泡冒出

(2)若利用装置Ⅱ完成模拟合成氨气(N2+3H2
催化剂
.
高温高压
2NH3)过程中的气体混合实验.从装置Ⅱ右侧导管通入氮气,左侧导管通入氢气,则装置Ⅰ中加入的药品是
Zn和稀硫酸
Zn和稀硫酸
,装置Ⅱ中加入浓硫酸,则装置Ⅱ的作用有:①
干燥进入的气体
干燥进入的气体
;②使氮气和氢气充分混合;③通过观察
观察冒出气泡的速率
观察冒出气泡的速率
来控制气体的体积比,从而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朝阳区一模)同学们依据物质类别和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坐标图(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用化合反应来制备B,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B的俗称为
熟石灰或消石灰
熟石灰或消石灰

(2)E的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其原因是
吸水潮解,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吸水潮解,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3)H、G均可与F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则G与F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4)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F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
NaOH或NaOH和Ca(OH)2
NaOH或NaOH和Ca(OH)2

(5)已知金属铝可与E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最轻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6)A~M九种物质中能与F溶液反应的物质有
7
7
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朝阳区一模)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
5
5
g.
(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时,还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
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

(3)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已知:CaCl2+Na2CO3=CaCO3↓+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