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e、f仪器的名称是:e_____________,f__________。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A、B、C、D),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实验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③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__________(填“漏气” “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④常温下用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选填下列说法的序号)。
A.可以随时加液 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若用D装置来收集氢气,在D装置中装满水后气体从________管通入(填“g”或“h”)。
9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含硫酸的物质的量_________mol,用上述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答案】试管长颈漏斗A用灯帽沿一侧盖灭不漏气Ch1设最多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是x mol。
Zn + H2SO4 → ZnSO4 + H2↑
1 1
1mol x
x=1 mol
则氢气的质量为
答:最多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2g。
【解析】
(1). 试管 (2). 长颈漏斗 (3). 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是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为A,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C,(4).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ClO3 2KCl + 3O2 ↑ (5). 实验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用灯帽沿一侧盖灭 (6). 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不漏气 (7). 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关闭弹簧夹,大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在压力的作用下,试管内液面下降,当液面下降到隔板下边时,固体反应物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反之,打开弹簧夹,反应开始。 (8). 氢气的密度比水的小,用D装置来收集氢气,在D装置中装满水后气体从 h 进入 (9). 9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含硫酸的质量为:980g× 10%=98g,物质的量 1mol (10). 设最多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是x mol。
Zn + H2SO4 → ZnSO4 + H2↑
1 1
1mol x
x=1 mol
则氢气的质量为
答:最多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2g。
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室内空气污染危害健康,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以下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是
A. 厨房烹饪时产生的油烟
B. 室内摆放的水果散发出的香味
C. 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
D. 劣质粘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有毒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会质疑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以下四个“一定”中正确的是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温度升高,微粒之间的空隙一定变大。
C.化合反应一定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D.某种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一定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的是氧气,具有可燃性
B.实验开始前,两量气管内不必充满水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负极和正极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是Cu、Fe2O3的混合物,同学们为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比例,称取该粉末5.0g装硬质玻璃管中,按右下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 反应后 |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 |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 |
小组内小丁同学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红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③小组内小林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A和B的连接,你认为是否需要?为什么?___________
④实验后小组内有同学指出:上述装置未进行尾气的处理。于是有同学设计了用下图装置代替原装置,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A.收集一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 C.检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碳元素,请完成下列填空:
自然界中,碳元素存在状态有游离态和___________,写出一种碳单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② 采用木炭取暖,不通风往往会形成有毒的一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一氧化碳的产生,人们往往不能感知,是由于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
葡萄糖(C6H12O6)可为人体提供能量来源,葡萄糖中碳、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事实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或铜强的是( )
A. 铝丝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铜树”
B. 铝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
C. 空气中铁比铝更容易被腐蚀
D. 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铁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溶液的形成
①将适量调味品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食盐 B.蔗糖 C.花生油 D.味精
②将生石灰和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即为澄清石灰水。写出生石灰与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二)溶液的性质
① 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溶液是纯净物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C.溶液的酸碱度可用石蕊溶液测定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实验测得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图所示,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是_________
(三)物质的溶解性
①下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t1℃ 时溶解等质量的X、Y、Z三种物质,所消耗的水最多的是 __________;
b.将t2℃ 时 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仍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
②常温下,将某固态物质A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I(如下图),进行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b.往溶液Ⅱ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完全溶解,溶液呈紫红色。据此现象说明在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_________“能”或“不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③常温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a.常温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
b.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C.图中A、B、C、D四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NaNO3NaCl H2SO4
B. CaCO3NaOH Na2SO4
C. BaCl2NaNO3CuSO4
D. AgNO3Na2SO4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