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2)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分析 (1)根据不同的净化操作的净化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日常生活软化硬水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
(1)根据净水的原理、方法可知,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所以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2)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故答案为:(1)蒸馏;  活性炭;  (2)加热煮沸.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操作原理、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一些食物pH 的近似值范围如下:橘子汁3.~4.0;泡菜3.2~3.6;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鸡蛋清显碱性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泡菜
C.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牛奶比橘子汁的酸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X、Y、Z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7,-2,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
A.XYZB.X2YZ4C.XYZ4D.X2YZ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化学
(1)西瓜有甜味,主要是因为含有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糖类.
(2)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56%,羊毛44%”,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涤沦,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涤纶、羊毛.
(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1体积“可燃冰”可储藏100~200体积的甲烷.下列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可燃冰”不是冰         B.“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C.“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D.“可燃冰”的实质是水变成的固态油
(4)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硬水有害健康,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纯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
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D.KNO3、CO(NH22、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A的实验原理,二氧化碳用途之一是灭火.
(2)通过B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4)D实验结束后发现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超过$\frac{1}{5}$,可能的原因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或开始时止水夹没有夹紧,导致集气瓶中的部分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环保监测站取刚降下的雨水,某隔一段时间测定其pH,数据如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时间/min01245
pH4.84.64.54.54.5
A.雨水酸性逐渐减弱
B.雨水的酸性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
C.酸雨会腐蚀机械设备
D.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小资料】
I、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Ⅱ、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700体积氨气,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Ⅲ、饱和食盐水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2)过程②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3)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过程③中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4)为了提高产率,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你认为应该先通入NH3(填“NH3”或“CO2”),你的理由是: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先通氨气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生成较多的碳酸氢钠.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胆矾晶体部分失水后得到某硫酸铜晶体(CuSO4•xH2O),华雪同学为研究CuSO4•xH2O加热后所得物质的组成,做了以下实验:取10.7gCuSO4•xH2O晶体加热使其分解,绘制出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图.如图所示,到t1℃时该固体完全失去结晶水,化学方程式为:CuSO4•xH2O$\frac{\underline{\;\;△\;\;}}{\;}$CuSO4+xH2O↑.
回答下列问题.(写出计算过程)
(1)CuSO4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计算该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x的值;
(3)升温到t2℃,残留固体是黑色物质,求m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