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
B.
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
C.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
D.
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分析 A、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是不会减小到零进行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分析;
D、根据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等质量的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相等的进行分析.

解答 解:A、浓硫酸有吸水性,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是不会减小到零,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B正确;
C、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等质量的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相等的,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利用图表的方式来表示化学反应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
A.牙膏(8~9)B.胡萝卜(6~7)C.橘子(3~4)D.食醋(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
(ⅰ)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ⅱ)若用装置B、D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ⅲ)用装置C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此外该气体还应具备的性质是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2)(ⅰ)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推测铜生锈除了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有关外,还可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
(ⅱ)铜锈受热分解后的产物是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证明铜锈受热分解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一整套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GE(填字母编号).
(ⅲ)U形管中的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证明产物中有水生成: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ⅳ)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铜锈受热分解后剩余的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硫酸;反应后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变成蓝色溶液,说明黑色固体是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同学们在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老师强调:“金属K、Ca、Na必须除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结果会怎样?
【查找资料】(1)少量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2)钠是银白色的软金属,可用小刀切割,熔点97.81℃,沸点882.9℃,密度为0.97g/cm3
(3)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做出猜想】猜想Ⅰ: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能置换出铜;
          猜想Ⅱ: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不能置换出铜.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取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倒入50ml的烧杯里
②取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再切取绿豆大小的一块,投入溶液中
 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闪亮小球,钠球游动,发出“嘶嘶”的声响,析出蓝色沉淀
【现象分析】(1)钠熔成小球是因为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成小球.
(2)钠球游动,发出“嘶嘶”声响说明有气体产生.
(3)析出蓝色沉淀是因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继续探究】有部分同学认为置换出的铜可能被蓝色沉淀掩盖,于是他们进一步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结论 
 取烧杯中少许沉淀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沉淀全部溶解,溶液变蓝色 
说明沉淀中不含红色的铜
【实验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K、Ca、Na必须除外)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必须除外是因为K、Ca、Na盐溶液的反应先是和里面的水的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
A.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
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的两支高低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B.食物腐败C.滴水成冰D.干冰升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
(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加入甲物质(合理均可)(任填一种).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4)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乙(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金属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B.CC.Mg3N2D.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2NaOH+CaCO3↓.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NaOH;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Na2CO3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Ca(OH)2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2所示的图象.
【结论】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不是氢氧化钙.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