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国清华大学科研团队首次在世界上公布“剪接体”的空间三维结构,“剪接体”是人类细胞中必不可少的“分子机器”之一。下列有关分子认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之一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使用高分辨率仪器可观测分子的内部结构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让人痛不欲生的“痛痛病”最早在1955年日本富山市首次出现,而造成原因是由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后,该地区人们长期食用含这种金属离子的食物而引起的。这种金属是指( )
A.镉(Cd)中毒B.汞(Hg)中毒C.铅(Pb)中毒D.砷(As)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B.所有的可燃物燃烧时都有火焰
C.所有的自燃都是由缓慢氧化引发的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橡胶都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B.蛋白质、糖类均属于基本营养素
C.如图试管Ⅰ中铁钉比试管Ⅱ中更容易绣蚀
D.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办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CO2 分子间有间隔 B. CO2 气体较易液化
C. CO2 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 大气中CO2 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指导老师拿来了一包已经失效的石灰干燥剂,为了确定其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石灰干燥剂的有效成分为生石灰(CaO)
②Ca(OH)2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具有如下性质:能使无色酚酞(一种化学指示剂)溶液变红,与CO2气体反应出现浑浊,能与盐酸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方案设计】
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以期得到相应推论: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为CaCO3;若无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为Ca(OH)2
(1)请简要说明上述方案中不合理之处:。
(2)实验证实,该固体是CaCO3和Ca(OH)2的混合物,请你设计一种实验方案予以证明。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含CaCO3 | ||
含Ca(OH)2 |
(3)【数据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实验小组的同学向10克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测得C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
根据题给信息猜想一下,实验开始时的一段时间没有CO2气体产生的原因是;计算该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过程)。
(4)【反思与评价】
实验中,如有部分二氧化碳气体因溶解于水而没有全部逸出,则测得的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填写“偏大”、 “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老师表演了一个“滴水生火”的小魔术: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
小华同学对“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产生兴趣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烧瓶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火烟,试管外壁发热。该现象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生成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白烟会污染环境,此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小华为进一步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从实验室中找到一瓶未盖瓶盖的过氧化钠,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足量水,未观察到气泡。他认变过氧化钠已经变质,请你和他一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还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变质后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OH猜想二:Na2CO3猜想三:NaOH和Na2CO猜想四:Na2O2、NaOH和Na2CO3
结合实验,你认为猜想___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试管中继续滴加过量的氨水化钡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______________ | 猜想二成立 |
【拓展延伸】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也生成氧气,潜水艇中常利用该反应来提供氧气。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