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
D. t3℃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解析】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时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法比较,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从0℃至t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t3℃时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正确;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但此时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不确定...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 铁 B. 铝 C. 硅 D. 氧
D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的顺序为氧、硅、铝、铁等,故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堂镇六校2018届九年级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请在横线上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
(1)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 (2)2Fe3+________________ ;
(3)纯碱溶液中的阴离子:________;
(4)请连线:________
2CO2 2个铁离子 CO32- 【解析】(1)2个二氧化碳分子是2CO2,分子讲种类,讲个数,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2Fe3+ 表示2个铁离子,离子讲种类,讲个数,符号前面数字表示离子个数。(3)纯碱溶液中的阴离子是CO32-。(4) 点睛∶原子、分子和离子属于微观粒子,讲种类,讲个数,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个数。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5月19日 周末培优--《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下) 题型:单选题
反应中一定有盐生成的是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中和反应 D. 置换反应
C 【解析】A、分解反应不一定有盐生成,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错误;B、化合反应不一定有盐生成,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不一定有盐生成,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没有盐生成,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冲刺试卷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设计实验)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稀硫酸过量 |
方案二 |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红 | 稀硫酸过量 |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延伸)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下图是小明和老师一起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硫酸时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的反应溶液温度和pH的变化曲线。请你思考:
(1)为什么在0-60秒pH变化不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仔细观察图2,从中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 2NaOH+H2SO4=Na2SO4+2H2O . 方案二 方案一错误的原因是溶液中有生成的硫酸钠,加入氯化钡溶液同样产生白色沉淀 锌粒(或碳酸钠等) , 若有气体放出,证明醒来时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 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反应完,溶液呈碱性 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解析】【设计实验】(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使酚酞溶液变红解答;根据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解答;(2)...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冲刺试卷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维生素D3又叫“阳光维生素”,因为它是人体皮肤含有的一种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合成的,它的化学式为C27H44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D3由27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 维生素D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84
C. 维生素D3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7 : 44
D. 维生素D3由三种非金属组成
B 【解析】A、一个维生素D3分子由27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错误;B、维生素D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44+16=384,正确;C、维生素D3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44)=81:11,错误;D、维生素D3由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请推测靠近三通管_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
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先褪色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______(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
假设1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______.
CaCO3+2HCl==CaCl2+H2O+CO2↑ ; 下口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高 ; 不合理 ; 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解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靠近三通管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2)石灰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全真模拟(五)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⑴用化学式填空: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 ②自然界最硬的物质________;
③常用的食品干燥剂________; ④侯氏制碱法涉及到的“碱”________。
⑵生活中处处包含化学知识:
①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它是由________构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冰箱除味剂中的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里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盖上锅盖的方法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
④可以利用厨房中的________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⑤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衣服面料,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和天然蚕丝:________。
H2O C CaO Na2CO3 离子 吸附 隔绝氧气(或空气) 食醋 灼烧,闻气味点燃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等。难度不大,注意平时的积累。 ⑴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化学式是H2O;②自然界最硬的物质金刚石,化学式是C;③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氧化钙,化学式是CaO;④侯氏制碱法涉及到的“碱”是纯碱,化学式是N...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18年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淀粉属于糖类,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
B. 人体摄入过多的油脂,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
C. 微量元素都是人体必需的
D. 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C 【解析】A、淀粉属于糖类,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谷、麦子、马铃薯等,正确;B、摄入过多的油脂容易引发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正确;C、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分为: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非必需元素、有害元素,错误;D、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正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