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
A. AB段的化学反应是:Fe2O3+6HCl═2FeCl3+3H2O
B. 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C. C点反应结束
D. E点温度大于A点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 )
A. 加热 B. 用砂子擦洗 C. 加稀盐酸浸洗 D. 加碳酸浸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红色 B. 蓝色 C. 紫色 D. 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下列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 )
A.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绿 B. 氧气液化后变为蓝色
C. 高锰酸钾溶于水后溶液变为紫红色 D. 氖气通电后发出红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将80g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按要求填空。
(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
(2)4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
(3)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填字母)。
(4)将C状态的溶液稀释成40%的溶液,应加水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
A. 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B.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 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D. 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向稀硫酸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硫酸溶液变红色
B.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色烟雾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1)白居易有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下列能源可以“春风吹又 生”的是_____(填序号)。
a.氢能 b.石油 c.风能 d.煤炭
(2)硅(Si)相对于氢气便于运输、贮存,是开发价值很高的燃料。晶体硅制得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能。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硅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硅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对应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在高温条件下金属镁可与上述氧化物反应制得单质硅,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镁虽然性质活泼,但常温下,将镁粉与碘粉(紫黑色)均匀混合,几乎不反应。滴加几滴水后,发生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并伴有大量紫色蒸汽(固体碘易升华)。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的药品中(见图),有一试剂瓶的标签破损。
(讨论)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 酸 B 碱 C 盐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实验老师告诉同学们该瓶试剂有段时间曾忘记盖试剂瓶盖。可能是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一种
①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溶液
(查阅资料)KNO3和BaCl2溶液都呈中性
(设计并实验)
(1)甲同学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从而排除第③种可能。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 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 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D 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2)要进一步确定它的成分,老师提示只需选择上图已有的试剂和酸碱指示剂就能把它鉴别出来。乙丙丁三位同学他们又进行了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乙同学 | 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OH)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入无色酚酞 溶液 | _____ | 认为是氢氧化钠且部分变质 |
丙同学 | 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_____的溶液。 | 有气泡产生 | 认为是碳酸钠 |
(评价反思)
你认为乙和丙两位同学的设计方案和结论_____(正确或不正确)
(总结提高)请你选择上图已有的试剂和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完成你的设计。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 _____ | 是氢氧化钠且部分变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