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不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B. 二氧化碳能灭火,既利用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
C. 用墨写的字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一氧化碳中毒,是因为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缺氧
A 【解析】试题分析: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二氧化碳能灭火,既利用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用墨写的字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一氧化碳中毒,是因为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缺氧。故选A.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广州市南沙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纯羊毛毛线和腈纶毛线
B.将自来水通过活性炭,得到无色透明的纯净水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稀盐酸
A 【解析】 试题分析: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会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所以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纯羊毛毛线和腈纶毛线,故A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只能吸附水中有颜色或有异味的物质,但不能除掉可溶性杂质,故B错误;C、浓硫酸稀释时放热,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C错误;D、盐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史实 | B.化学与安全 |
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 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 | 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马上开灯寻找泄漏源 |
C.化学与技术 | D.化学与资源 |
①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人造卫星天线 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图像 ③用催化净化装置处理汽车尾气 | ①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 ②羊毛、棉花、涤纶都是天然纤维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③我国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测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不是测定水的组成,错误;B、②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在室内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③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时,不能开灯寻找泄漏源,错误;C、①记忆金属具有记忆性,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可制成人造卫星天线,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中考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1)下图是甲烷燃烧的微观图。
在点燃的条件下,A到B的过程表示的是甲烷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B到C的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静置,最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在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观察反应的现象。反应前后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根据你的分析,在硝酸钡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溶液,也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
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碳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 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变浅), Ba2+、SO42- Na2CO3或K2CO3 【解析】(1). 由图中信息可知,B到C的过程表示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碳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的过程; (2).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中考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选项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 |
A | 4Fe(OH)2+O2+2H2O = 4Fe(OH)3 | 化合反应 |
B | 2NaHCO3Na2CO3+H2O+CO2↑ | 分解反应 |
C | BaCl2+2AgNO3=2AgCl↓+Ba(NO3)2 | 复分解反应 |
D | Fe3O4+4CO3Fe+4CO2 | 置换反应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A、4Fe(OH)2+O2+2H2O = 4Fe(OH)3,化合反应,正确;B、2NaHCO3Na2CO3+H2O+CO2↑,分解反应,正确;C、BaCl2...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中考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①、②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 ②属金属元素
C. ①、②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D. ①是阴离子
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对比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两微粒的相同之处。:A、微粒①核外电子数是2+8+8=18,微粒②核外电子数是2+8=10,因此①、②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故说法错误;B、微粒②核内质子数是11,属于钠元素,是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C、微粒①、②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故说法正确;D、微粒①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零冷两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最迫切要求。如图一是教材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原型实验,图二、图三是某学生的创新实验:
图一中热水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①隔绝空气 ②加热使铜片温度升高
A.只有① B.只有② C.是①和②
(2)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燃烧,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擦干后进行加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 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判断和评价,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
A、改进后实验(图二)可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更环保
B、改进后实验(图三)可防止白磷四处移动,实验效果更好
C、图二中气球没有任何作用
C 空气或氧气 A、B 【解析】本题考查了探究燃烧的条件。 (1)图一中热水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隔绝空气,加热使铜片温度升高,故选C; (2)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3)白磷燃烧,说明了满足了白磷燃烧的条件,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空气或氧气; (4)A、实验(图二)中产生的五氧化二磷,进入到气球中,没有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改进后实验(图二)可防止生成物污...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______________
(2)在收集完气体时,为什么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将其堵塞 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其炸裂 KMnO4K2MnO4+MnO2+ O2↑ 【解析】(1)在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将其堵塞;(2)在收集完气体时,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其炸裂;(3)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成都高新东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浓碳酸钠溶液 D.浓氢氧化钠溶液
D 【解析】 试题分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减少,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C、浓碳酸钠溶液在空气中基本无变化,错误;D、浓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