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测定溶液 pHB.稀释浓硫酸
C.倾倒液体D.检查气密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 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 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 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健康的饮食应该是“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钟南山说中国人很难做到上述三点,很多人习惯晚上吃大餐甚至夜宵,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早餐,不断提高早餐质量。如图是钟南山的早餐食谱:两个橙子、一碗红豆粥、一块加了奶酪的面包、鸡蛋、牛奶、麦片
(1)鸡蛋、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该营养素的作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_____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提供能量;
(2)面包中所富含的营养素的化学式是_____;
(3)在种植橙子过程中要施加适量磷肥,磷肥能增强作物的_____、_____能力,磷矿粉是常用的磷肥之一,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铟是制造触屏的重要材料,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铟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g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D.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1)如图所示,将两块金属片进行相互刻划。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
(2)用坩埚钳夹住一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较高温度时,轻轻摇晃,发现熔化的铝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资料:铝的熔点660℃,氧化铝的熔点2054℃。)。请解释原因_____。
(实验探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在15%氯化铜溶液中,观察到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且附着红色物质,过一段时间还有白色沉淀产生。利用温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监测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实验反思)
(1)写出生成红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结合图1分析,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是_____(填名称)。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铝、氯化亚铜(CuCl)均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②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
③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方案)将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沉淀过滤出来,并洗涤干净后,加入浓氨水,沉淀部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试管取其中一份溶液,滴加适量AgNO3溶液 | _____ | 该溶液中含有Cl— |
将另一份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 _____ | 该溶液中含有Cu(NH3)2+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
(1)小组同学将Cu粉与15%CuCl2溶液混合,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在老师的启发下,结合图2“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对实验进行改进,确证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CuCl。请你写出改进后的实验方案是_____。
(2)经过讨论CuCl是Cu与CuCl2化合反应生成。
(思维拓展)
(1)金属锌、铜和稀硫酸构成化学电池(如图)。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气泡(H2),小电珠发光、烧杯中溶液始终无色。下列关于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铜与稀硫酸发生了置换反应
B 铜的金属活动性变得比锌强
C 烧杯中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
D 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某工厂化验室用20%NaOH溶液来中和上图实验前烧杯中的H2SO4,共消耗NaOH溶液20g,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上图烧杯中原来所含H2SO4的质量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学生宿舍发生粉尘爆炸事故,起因是学生庆祝生日,在蜡烛仍未熄灭之际,有人互撒面粉,导致粉尘爆炸,酿成悲剧。请回答:
(1)堆积的面粉只是小火燃烧,不易发生爆炸,而撒面粉时增大了______________, 从而使面粉剧烈燃烧,引发爆炸。
(2)下列关于燃烧和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
B 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也一定不燃烧
C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量有关
D CO 和 N2 的混合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3)发生爆炸后,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该方法主要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了研究其他的灭火方法,小明用生活中的泡腾片做了图 1 的实验。往水中加入泡腾片,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泡腾片的标签如图 2 所示。
①由图1 实验可知,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②写出维C泡腾片中一种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维 C 泡腾片投入水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主要是因为柠檬酸和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蜡烛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
(2)①②③④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
(3)写出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80g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 由图可知,物质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 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1)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_____________性,(选填“酸”“碱”或“中”)。
(2)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振荡显红色,说明乙同学所得溶液呈________性。对此现象,乙同学重复如上实验,得到同样结果。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思考)
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___________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乙同学为完成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