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
(1)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式   
(2)请验证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请根据图简述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各写出一条即可):
利:   
弊:   
【答案】分析:(1)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2)运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解答;
(3)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运用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解答.
解答:解:(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是:CO2+H2O=H2CO3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碳酸钙和水,可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3)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排放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淹没城市;
故答案为:(1)CO2+H2O=H2CO3
(2)CO2+Ca(OH)2=CaCO3↓+H2O;
(3)利:二氧化碳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弊:二氧化碳逐年增多引起温室效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利与弊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所学的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9、下面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
(1)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2)请根据上图简述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各写出一条即可):
利:
光合作用的原料(或化工生产的原料)

弊:
产生温室效应(或改变空气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
(1)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式
CO2+H2O=H2CO3
CO2+H2O=H2CO3

(2)请验证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3)请根据图简述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各写出一条即可):
利:
二氧化碳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弊:
二氧化碳逐年增多引起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逐年增多引起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自然界中碳循环如下图所示。

自然界中碳循环

阅读材料后,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从何而来?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正遭受空前严重的破坏。二氧化碳作为一种主要的温室性气体,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地球“发烧”、灾害频发,成为当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分析材料,你认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写出两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在②中,以石灰石为例,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在⑧中,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在⑨中,消耗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在④中,以天然气为例,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除去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

据统计,大气中每年新增CO2约为185~242亿吨,而其综合利用还不足1亿吨/年,仅靠碳的自然循环来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已不可能。为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化学家们正想尽办法用化学反应的手段使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①火电厂用碱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获得化工产品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本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常压、300 ℃条件下,CO2与H2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三甲基膦作催化剂以及高压、极低温度条件下,CO2与H2可以高效合成甲酸(HCOOH),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2013年同步练习卷A(六)(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
(1)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式   
(2)请验证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请根据图简述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各写出一条即可):
利:   
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