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
(1)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收集到气体是氢气或H2,a、b玻璃管收集气体体积比约2:1
(2)图2为水分解微观过程:
①水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微粒是氧原子、氢原子.
②结合现象,写出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
(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决定于气体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化学式“H2O”现象是氢气与氧气的体积约为2:1.

分析 (1)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来确定电解水所产生的气体及气体的体积比即可;
(2)根据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来判断水的电解过程中哪种微粒不发生改变即可;根据电解水的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即可;
(3)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不会改变,所以反应后的氢氧原子数之比也是2:1,再结合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构成情况与题目中给定的原理即可解决此题.

解答 解:(1)通过观察图可以发现:a管气体多,且连着电源的负极,故a所收集的气体是氢气,b管气体少,且连着电源的正极,故b所收集的气体是氧气;a管中气体的体积与b管中气体体积比是2:1;
(2)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故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氧原子、氢原子;②电解水时生成氧气和氢气,故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
(3)根据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同时由于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知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水分子的化学式是H2O.
故答案为:(1)氢气或H2;2:1;
(2)①氧原子、氢原子;②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
(3)氢气与氧气的体积约为2:1.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解题时要依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经验来解答,还要通过读题学会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推导.本题就考查的内容不难,但是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合理的推导得出结论,相对要难一些,这是一种能力题,同学们要学会读题提取有用的信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要实现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只能通过一种反应进行的是(  )
A.C→COB.CO→CO2C.Fe→FeCl2D.P→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含等质量的碳元素时,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从①氧气、②氮气、③空气、④氢气、⑤二氧化硫、⑥一氧化碳,六种气体中,选出符合下列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③;
(2)医疗上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是①;
(3)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的是⑤;
(4)未来最理想的气体燃料是④;
(5)在食品包装中,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金属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反应①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2)写出物质C的用途一条制取碳酸饮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
白磷始终不燃烧
B.
正极气体可以被引燃
C.
验证甲烷燃烧生成水
D.
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b锥形瓶.
(2)写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他们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装置B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c端(填“c端”或“d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CaCl2+2AgNO3 ═Ca(NO32+2AgCl↓;
(2)Cu(OH)2+H2SO4═CuSO4+2H2O;
(3)Na2CO3+BaCl2═BaCO3↓+2NaCl;
(4)Fe2O3+6HNO3═Fe(NO3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研究小组对“蜡烛在密闭装置中燃烧至熄灭,装置中是否有氧气剩余”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在密闭装置中燃烧至熄灭,装置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没有剩余;
猜想二:有剩余.
【设计并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集气瓶中,放入一小块干燥的白磷,在集气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气球,点燃燃烧匙中蜡烛,迅速放入该集气瓶中 蜡烛逐渐熄灭
 ② 蜡烛熄灭后,将集气瓶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1)气球的作用是缓冲集气瓶中的气压,防止瓶塞飞出.
(2)热水提供的热量就能引燃白磷,主要是利用白磷的着火点低的性质.
(3)白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实验结论】
(4)根据①和②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仍然含有氧气.
【拓展延伸】
(5)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密闭条件下足量白磷燃烧时氧气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在约90秒时氧气的含量有所上升,接着再慢慢下降,最终维持在8.0%左右,请你试着解释图象上氧气含量有所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