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W | X | Y | Z |
反应前质量/g | 1.8 | 22 | 34 | 0 |
反应后质量/g | 1.8 | 40 | 未知 | 16 |
A. | 反应生成40g的X | B. | “未知”的值是0 | ||
C. | W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 D. | Y一定是化合物 |
分析 试题给予了一些数据,要求能通过数据判断四种物质哪些分别属于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计算出Y反应后的质量,然后根据图表的数据分析,即可正确选择.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图示数据可知,Y反应后的质量=(2+22+34)g-(2+40+16)g=0g;
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40g-22g=18g,故说法错误;
B、由计算可知,Y反应后“未知”的值是0,可判断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C、物质W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故可判断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故说法正确;
D、根据图表的数据:W反应前后不变,X增加了18g,Z增加了16g而Y减少34g,从而判断反应物是Y,而生成物是X、Z,由此可定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物Y一定是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真分析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B. | 丙溶液能与戊反应生成丁 | ||
C. | 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 D. | 不能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物质 | 苯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X |
反应前质量/g | 3.9 | 9.6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6.6 | 2.7 | m |
A. | 表中m的值为4.2 | |
B. | 物质X由碳、氧元素组成 | |
C. | 物质X由碳、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 |
D. |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甲 | 乙 | 丙 | |
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 | 10 | 10 | 20 |
取用稀硫酸的质量/g | 100 | 200 | 100 |
反应后过滤,得干燥固体的质量/g | 4 | 4 | 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Ⅰ | 将纯净的CO2通入该实验所用的澄清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一不成立 |
实验Ⅱ | 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猜想二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