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 B | C | D | |
实验现象 |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分子图像 |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红色 |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
解释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分子总是不断的运动着的 |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 分子有空隙 |
A.AB.BC.CD.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有一定条件的,实现物质间转化的路径不是唯一的。如图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甲为黑色单质,丁为目前人类使用很广泛的金属,其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
(1)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乙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3)能与乙反应生成丁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
(4)在空气中点燃甲,既可以生成乙,也可以生成丙,等质量的甲完全燃烧生成丙时放出的热量更多,要使甲在点燃的条件下全部转化为丙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 ②的粒子符号为Na
C. 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④中x可能为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Al+H2SO4=AlSO4+H2
B.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2Mg+O22MgO
C. 过氧化氢分解:H2O2H2+O2
D. 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CuO2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2年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为完成此次任务所做的各项准备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
B 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
C 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
(2)四氧化二氮(N2O4)是运载神舟九号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在室温、101 kPa时,四氧化二氮是无色气体,易转化为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破坏臭氧层。因此,我国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将全部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新型环保燃料。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四氧化二氮属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纯净物 B 混合物
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甲乙两组同学按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同学们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其依据是__________。
(实验验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对猜想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甲组 |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 黑色固体燃烧,发出红光, b中溶液变浑浊。 |
乙组 |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实验操作顺序应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 将试管b移走
(2)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断猜想正确。
(反思)
(1)在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的操作中, ______组(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操作更严谨,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到出一些结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1)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H2
B. 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1
C. 该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D.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