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将-定量的碳酸钙放入盛有100克7.3%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
(4)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100克7.3%的稀盐酸的质量,计算出所含溶质的质量,进而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解:(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7.3%=7.3g.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7.3g   y        z
$\frac{100}{73}=\frac{x}{7.3g}$     x=10g
(3)$\frac{73}{111}=\frac{7.3g}{y}$    y=11.1g
$\frac{73}{44}=\frac{7.3g}{z}$         z=4.4g
生成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100g+10g-4.4g=105.6g.
则溶剂的质量为105.6g-11.1g=94.5g.
(4)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11.1g}{105.6g}×$100%≈10.5%.
答:(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7.3g;
(2)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分别是11.1g、94.5g;
(4)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5%.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物质分类的方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法.但根据概念的范围大小,不同类物质问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填写两图圆圈的横线,使其符合相应关系.

(2)现有下列物质:①空气、②二氧化硫(SO2)、③铜(Cu)
④碱式碳酸铜[Cu2(OH)2CO3]、⑤加碘食盐、⑥液氧、⑦冰水共存物.
请用序号填空:
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⑤
属于单质的是③⑥
属于化合物的是②④⑦
属于氧化物的是②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b铁架台.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A(填序号下同),对此装置还需的改进为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收集装置为C(或E),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应该先B(A熄灭酒精灯;B撤离水槽中的导管).
(3)用B图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长颈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稀盐酸,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收集装置为E,此如何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
(4)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向盛两根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利用此原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于灭火.
(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D.(填字母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不溶解).
实验序号石灰石的质量/g 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1050 
 第2次 20 50 12
 第3次 10 100 2
 第4次 20 1004
(1)第1、4次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如果需制取二氧化碳气体11.2L,则在实验时至少需要取多少克碳酸钙?(二氧化碳的密度按1.977g/L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铜和锌的含量及其性质进行探究(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探究过程如下:
一、测气法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设计】
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向B中加入质量为m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A向B缓缓加入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气体时,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III.该小组的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2)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①II中,移出D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②未等装置B冷却就读取D中数据.
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③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不冷却就直接测量,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计算结果也会偏大.
【延伸】
(3)用这套装置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测定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理由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使测量值有误差.
二、测量固体减轻法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设计】
现有A、B两组实验方案:
A.准确称量铜锌合金样品的质量m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搅拌并过滤,然后洗涤、烘干并称重所得的固体的质量为ag.
B.准确称量铜锌合金样品的质量mg,加入足量的CuSO4溶液后搅拌并过滤,然后洗涤、烘干并称重所得的固体的质量为ag.
(1)两种方案,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是B(填“A”或“B”),理由是生成的铜覆盖在铁屑表面,导致铁不能全部反应.(2)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来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Zn的质量分数偏小(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又用此法对黄铜中铜和锌的含量及其性质展开了探究.
【探究实验】
1.先将黄铜在热碱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除去表面的油污.然后再放在稀盐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干燥,取少量研碎,称取质量为ag.
2.将ag 试样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3.将小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 请将此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4.称取固体的质量为bg.
5.计算出黄铜中锌和铜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
①在步骤1 中,若试样用蒸馏水洗涤之后,不干燥,则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②在步骤2中,所加试剂如果不足,则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三、拓展探究
【查阅资料】
HCl+AgNO3=AgCl↓+HNO3,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这个反应在化学上用于检验和鉴别.
1.重复【探究实验】步骤1.
2.将ag 试样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锌和硝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AgN03=Zn(N032+2Ag.
(2)同学们对蓝色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只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①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②溶质为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3)设计两种实验方案来验证以上猜想.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铁丝铁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猜想②成立
铁丝表面无变化猜想①成立
方案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
滴稀盐酸
生成白色沉淀猜想②成立
滤液无明显变化猜想①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B.
(1)若向滤渣A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A中一定有铁;则滤液B中一定有硝酸锌.
(2)若向滤液B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B中一定有硝酸银;则滤渣A中一定有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今年国际黄金价格大跌,引发了市民的抢购热潮,但也有人因此买到劣质黄金.为了检验某些黄金首饰是否被制造者掺铜造假欺骗顾客,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①将黄金首饰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是否变黑
②将黄金首饰浸入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③将黄金首饰浸入硫酸锌溶液中,观察表面是否会变成银白色
④测量黄金首饰密度,与纯金的密度进行比较.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反应,集气瓶底要预先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  )
A.木炭B.红磷C.铝箔D.硫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