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进入冬季,雾霾天气频繁出现。雾是空气中水蒸气凝结的微小水滴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形 成的;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燃煤、车用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碳氢化合物以及建筑尘埃 等大量混入空气形成的。二者结合形成雾霾。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空气净化器滤芯上的少 量黑色物质,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空气净化器滤芯上的黑色物质中是否含有炭粒和水?
(查阅资料)
A 碳氢化合物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 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蓝。
(进行实验)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探究,下图为探究过程中的部分装置。加热前先向装置 A 中通入足量氧气,排尽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①_________。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点燃酒精灯,充分反应 | ②________ | 黑色物质中含有炭粒和水 |
(反思与评价)张同学认为该结论不严谨,他的理由是③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如上图所示。若将装置 B、C 的位置对调,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④_________。
(拓展延伸)雾霾的成分非常复杂,通过以上实验只能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若要了解雾霾的成分,需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同学们在 网上查阅资料还发现了一种防雾霾口罩(如图),已知某品牌 KN95 型防颗粒物口罩使用了无纺布、活性炭等材料,其中无纺布和活性炭对颗粒物 和有害气体能分别起到⑤_________作用。
【答案】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对实验现象产生干扰 B中白色固体变蓝,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氢化合物燃烧后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干扰对水蒸气的检验 过滤,吸附
【解析】
①加热前先向装置 A 中通入足量氧气,排尽空气的目的是: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对实验现象产生干扰,故填: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对实验现象产生干扰;
②实验结论是黑色物质中含有炭粒和水,则现象应为:B中白色固体变蓝,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B中白色固体变蓝,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由资料可知:碳氢化合物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实验结论不严谨,故填:碳氢化合物燃烧后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④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若BC对调,则会干扰对水蒸气的检验,故填:干扰对水蒸气的检验;
⑤无纺布可以起到过滤作用,活性炭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故填:过滤,吸附;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做好消毒至关重要,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
(1)某发热病人在家中用25%~50%的酒精溶液进行物理退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
(2)75%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____________,在配制75%酒精溶液时发现75mL的酒精和25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100mL,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在室内不要喷洒高浓度酒精,因为挥发出的酒精蒸气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和爆炸。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明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你应选择___________装置组合(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气体,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他想知道该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正确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
A.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B.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导管口看是否熄灭
(4)某同学用F装置收集氢气。他应该将氢气的发生装置与F装置的________端相连(填“a”或“b”),请你分析能用F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实验二的现象是______。
(2)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利用酚酞验证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则加入酚酞的步骤在“逐滴滴加过量盐酸”的_________。
A 前面
B 后面
C 前后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如下有关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一:
实验一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1)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实验二中的溶液过滤后与实验一和实验三试管内溶液一起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并对废液缸中的离子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缸中的离子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大家根据混合后图像所示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1:Na+、C1-
猜想2:Na+、Cl-、SO42-
猜想3:Na+、Cl-、SO42-、H+
猜想4:Na+、Cl- 、Ba2+、OH-
(交流与评价)通过分析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___是错误的(填序号), 理由是___________。
经过同学们的实验研究,最终确定猜想2是正确的。
实验探究二:萧萧同学又针对此实验结论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证明溶液中两种阴离子同时存在呢?
(2)红红同学经过思考后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取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内,加入_____________后过滤,向滤液中再加入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现象即可确定溶液中同时存在两种阴离子。
(归纳与总结)通过红红的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证明两种离子同时存在”的方法:首先证明_____存在,并将其除去,然后再检验另一种离子存在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 A 中,推入 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2)实验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 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 NaOH;猜想二:含有 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 NaOH、Ca(OH)2。同学们取少量B 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 不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三错误 |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______ | 猜想二正确 |
(3)A、B、C、D 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 ____(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 讨论认为 A、B、C、D 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它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___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手机传感器可以验证氢氧化钙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操作步骤为:
(1)配制氢氧化钙溶液:20℃时,用托盘天平称取10g氢氧化钙固体,放入盛有300g蒸馏水的烧杯中,此时配制的氢氧化钙溶液为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用50mL小烧杯取30mL步骤(1)所得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透明的油,使其在液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将小烧杯置于手机光照传感器上,分别测出加热前后光照度数值,对比可以发现温度对氢氧化钙溶解度的影响。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滴油的原因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铜的广泛应用
(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
(2)铜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电缆(外面包裹了电缆皮),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性。
(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工业上用含铜废料(如:碎铜、电缆皮等)。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提出可以用含铜废料制备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主要流程如下:
(1)含铜废料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该流程中,加入H2O2后要求温度控制在50℃到60℃加热的原因为_____。
(3)兴趣小组同学一致指出,将滤液经蒸发浓缩、_____(填结晶方法)、过滤等操作后,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硫酸铜晶体(CuSO4·xH2O),晶体采用酒精淋洗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三)铜生锈会生成碱式碳酸铜,而工业上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种类较多,其组成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
资料:xCuCO3·yCu(OH)2·zH2O加热至200时会分解得到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测定某种产品的组成,该兴趣小组准确称量了25.8g的样品,设计了如下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B中溶液质量/g | C中溶液质量/g | D中溶液质量/g | E中固体质量/g | |
反应前 | 100.0 | 100.0 | 100.0 | 120.5 |
反应后 | 105.4 | 104.4 | 100.2 | 120.5 |
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1)实验前应该先_________,再鼓入一段时间氮气后称量B、C、D、E的质量。
(2)停止鼓入氮气,调控温电加热220℃持续加热,观察到装置B中______时表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3)反应结束后,再缓缓鼓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用碳酸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后他们对残留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推理假设)
上述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由此推测出废液中一定有NaCl,可能有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1)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①选择试剂: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选用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物质X是酸碱指示剂中的_________溶液。
②实验验证:某同学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镁粉,观察到______________,确定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
(2)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Na2CO3:某同学选用_________测出废液的pH=l0,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3)处理废液,回收利用:欲从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请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方案 | 加入试剂 | 提纯的方法 | 方案评价 |
一 | 适量Ca(NO3)2溶液 | 过滤、蒸发结晶 | 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
二 | 稍过量的________ | ________ | 可行 |
(4)拓展运用:
按如下图方案分离BaCl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时,X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