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分) 某制碱厂以海水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碳酸钠)和其他副产品。
(一)将海水进行处理后获得精盐水。海水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杂质。其处理的主要流程如下:

(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2)操作Ⅰ的名称是       
(3)操作1所得的沉淀是混合物,其成分有:BaSO4、Mg(OH)2     (填化学式)。
(4)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二)将精盐水制成饱和溶液,先向其中通入足量的氨气,再向其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至有大量晶体(碳酸氢钠,NaHCO3)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 +NH3+CO2+H2O=NH4Cl+NaHCO3↓;将晶体转移出来后,加热至不再有气体产生,所得固体即为纯碱。
(1)加热晶体碳酸氢钠获得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           
(2)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     (写化学式)。
(三)为测定上述方法获得的纯碱产品中碳酸钠的纯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纯碱产品进行检测。取22克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滴加盐酸过程中首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发生的反应是:NaHCO3+HCl= NaCl+H2O+CO2↑.,在上述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某同学认为,在上述纯碱含量测定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使测定误差减小,其理由是                     
(2)请你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检测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滴加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标明二氧化碳质量的相应数值)

(3)计算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一)(1)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镁(1分)
(2)过滤(1分)
(3)CaCO3(1分)、BaCO3(1分)
(4)除去滤液中的NaOH(1分)和Na2CO3(1分)
(二) (1)2NaHCO3Na2CO3+CO2↑+H2O(1分)
(2)NaCl(1分)
(三) (1)促使纯碱与盐酸充分反应(1分),
同时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散逸。(1分)
(2)8.8 (图形正确1分,共2分)
(3)96.4% (3分)
(过程1分,碳酸钠质量1分,质量分数1分)
(一)(1)加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镁,使其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而除去;(2)操作一的名称是过滤;(3)操作1所得的沉淀是混合物,其成分有:BaSO4、Mg(OH)2、CaCO BaCO
(4)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OH和碳酸钠。
(二)(1)加热晶体碳酸氢钠获得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2)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还有氯离子,故填:氯化钠。
(三)(1)某同学认为,在上述纯碱含量测定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使测定误差减小,其理由促使纯碱与盐酸充分反应,同时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散逸;
(2)图甲中的曲线上的A点表示加入稀盐酸前烧杯中样品和水的质量和;B点表示稀盐酸将碳酸钠全部转化成了碳酸氢钠,该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C点表示稀盐酸将碳酸氢钠全部转化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再加入稀盐酸,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根据上述含义可以画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3)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根据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H2O+CO2↑+NaCl可得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x  100g×14.6% 
106/x ="73/" (100g×14.6%) 解得x=21.2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1.2g/ 22g ×100%=96.4%.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将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20g加入到196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
(1)该混合物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10分)2011年9月,某牙膏被曝含有致癌物“三氯生”而引起消费者的焦虑,于是同学们开展了对牙膏成分及作用的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得知:
(1)很多品牌牙膏都标有“含氟”字样,其中的“氟”是指      
A.氟单质           B.氟元素          C.氟原子
(2)牙膏去污主要是利用了摩擦作用。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碳酸钙,为了检验并测定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取了10g牙膏,加入足量稀盐酸并搅拌。实验过程中记录并处理数据形成下图曲线:

该品牌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石灰石来制备,工业上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①“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反应池”中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沉淀池”中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熟石灰浆为
        (选填“悬浊液”或“溶液”或“乳浊液”)。
③有人建议在上述流程中用CO2替代“碳酸钠溶液”。这样做的优点是              
小王查阅资料后得知:a.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O2+Ca(OH)2=CaCO3↓+H2O,  CaCO3+ H2O + CO2=Ca(HCO3)2

微热

 
 b.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Ca(HCO3)2="====" CaCO3↓+H2O+ CO2↑;

为了防止利用该法制得的轻质碳酸钙中混有Ca(HCO3)2,操作2中必需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凯式定氮法”是通过测奶品中含氮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折算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一种方法。为了提高氮的含量,不法分子将三聚氰胺(化学是为C3H6N6)添加进奶品中,冒充蛋白质,使许多婴幼儿长期服用后产生结石,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不法分子如果向1000g牛奶中添加2.52g三聚氰胺,能够冒充蛋白质的质量为(已知蛋白质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6%)
A.2.52gB.4. 44gC.10.5gD.12.3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已知A和B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反应,设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当A和B按质量比为m:n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如果A和B按质量比为2m:n反应后,则溶液的PH等于7。A、B应是下列物质中的
A.HCl和Ba(OH)2     B.HCl和NaOH       C.NaOH和H2SO4         D.NaCl和B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碳酸钙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某实验小组同学要测定一种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
【查阅资料】获得的资料有:
(1)补钙剂中常加入糖类、维生素D等改善口感或增强药效。这些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高温灼烧时会燃烧或分解。
(2)碳酸钙高温灼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3)常见的碳酸钙含量测定方法:将碳酸钙粉碎,加入已知浓度的过量盐酸充分反应,然后测剩余盐酸的量,根据消耗盐酸的量最终求得碳酸钙的含量。
(4)澄清石灰水中的Ca(OH)2含量很少,100 g澄清石灰水中最多含0.15 g Ca(OH)2
【方案设计和实施】根据资料和已学知识,该小组同学设计如下两种方案进行测定。
方案1: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实验。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长颈漏斗下部插入液面下的目的是          
(3)加入药品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4)记录数据如下:
钙片质量
空洗气瓶质量
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反应后洗气瓶及瓶内物质总质量
25 g
100 g
200 g
300.4 g
方案2:将钙片粉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根据放出气体的量计算碳酸钙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空烧杯质量为100 g,加入钙片质量为25 g):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100 g
200 g
300 g
400 g
充分反应后烧杯及杯内物质总质量
222.8 g
320.6 g
418.4 g
518.4 g
【分析和评价】
(1)方案1和方案2中合理的是          ,原因是          
(2)该小组同学没有使用碳酸钙高温灼烧分解的方法(实验室可以进行该实验),原因是          
(3)要使用【查阅资料】(3)中介绍的方法,还需要学习的是          
【结论】经过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10分).取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15.25g,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将加热后剩固体冷却到室温,把40g水分4次加入剩余固体中充分溶解。加水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MnO2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
编号
l
2
3
4
加水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7.25
4.05
3
m
试求:(1)表中m值为        
(2)所制得氧气的质量;
(3)剩余固体加入40g水后,形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6分)为测定铜锌合金的组成,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将200克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到40克合金中,得出如下数据和图像。请计算:
小题1:a的数值为       
小题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小题3:计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6分)2012年1月份15日以来,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备受外界关注。污染河段长达30公里,严重威胁着两岸群众的饮水安全。有一种粗略测定污水中镉含量的方法(假设污水中的Cd2+全部以CdCl2存在),其反应原理是:CdCl2+2NaOH=Cd(OH)2↓+2NaCl。现取河段1000mL水样,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沉定为0.146mg。试回答:
(1)上述测定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2)计算说明该河段水中氯化镉含量是否超标。(国家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dCl2≤0.008m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