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材料一:2014年3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到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___________ (填“有机”或“无机”)材料。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填标号)。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点)。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机B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Mg(OH)2MgO+H2O

【解析】

(1)聚氨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这种材料有可燃性;

(2)烟花起到了点燃聚氨酯的作用,也就是提供了其燃烧时的温度;

(3)灭火是阻断燃烧的条件,由叙述可知380℃以上是氢氧化镁发生分解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释放出大量水分,分解出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止燃烧的进行;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以应操作的是

A

B

C

D

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等质量的Zn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氨气、氯化氢气体等都极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常温下大约能分别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和500体积的氯化氢气体。因此可用这两种气体做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干燥的烧瓶中充满氨气,打开橡皮管上的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能观察到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如果要找某气体代替氨气做喷泉实验,该气体必须具备__________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材料一 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 g/L;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05 g/L,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 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 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

材料四 1898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___________(填“空气中”或“含氮物质的反应”)获得的氮气密度值。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

阳离子:_____

阴离子: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物质性质与用途

日常生活经验

助燃-气焊切割金属

分解放出实验室制

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区别棉和羊毛织物-取少量,点燃闻气味

安全常识

化学与生活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水冲洗,再涂氢氧化钠

维生素缺乏时引起坏血病

糖类、蛋白质-必需摄取的营养素

A. B.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取同浓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右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

25

25

70

70

试剂

稀氨水

稀醋酸

稀氨水

稀醋酸

出现铁锈

所需时间

1

未见锈蚀

5分钟

1

未见锈蚀

1分钟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②和④可探究________因素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欲探究试剂酸碱性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4)影响铁制品的锈蚀快慢除上述因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

A. t2℃时,a点表示饱和溶液,b点表示不饱和溶液

B. a、b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仅a中有晶体析出

C. a→b:先将a降温到t1℃,然后再将溶液升温到t2

D. b→a:在b中加入过量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