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安全B  化学与生活
稀酸溅入眼睛--用大量水冲洗
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人体需要适量补钙--防止患甲状腺疾病
C.化学与能源D  化学与环保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等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水力、核能发电
A.AB.BC.CD.D

分析 A.根据安全知识来分析;
B.根据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来分析;
D.根据化学与环保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 解:A.稀酸溅入眼睛内,要先用大量的水冲洗,以减轻伤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和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故正确;
B.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人体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或佝偻病,故错误;
C.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均属于清洁能源,故正确;
D.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减少尾气排放,发展水力、核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了温室效应,故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综合性比较强,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因此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做题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结合如图所示验证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实验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A中,一定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B验证了氢氧化钙能跟酸、指示剂作用;
(3)实验C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4)将A、B、C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后只得到了无色溶液,则最后得到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CaCl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由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造成的,另外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Ⅰ.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Ⅱ.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样,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钙(CaSO3).请写出二氧化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a(OH)2+SO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和乙同学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2)图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
(3)实验中看到以下哪些现象可以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③①.(填序号)
①B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B中稀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D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4)实验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通入气体的速率,以防止反应不充分产生CO.一般应对产生CO的实验流程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尾气处理可采用的方法是点燃或收集.
(5)假设实验过程中每一步均能充分反应,且S、C分别转化为SO2、CO2,不考虑水蒸气影响,5g煤粉样品充分反应后,B、C、D三个装置质量分别增加0.8g、0.2g、13.2g,则该煤粉样品含硫量为10.0%(结果精确到0.1%)
【另辟蹊径】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两个实验,以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6)你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否合理?否.(填“是”或“不是”)其原因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7)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使用清洁能源,煤炭在使用进行脱硫处理
(8)如图3是贴在某汽车加油站的广告宣传画,请根据你的理解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②③.
①玉米汁可用作汽车燃料
②由玉米生产的酒精可作汽车燃料
③推广玉米生产的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1)现有以下生活中常见的物质:A.甲醛      B.明矾       C.氢气
选择以上物质填空(填字母)
①未来用作理想的“绿色能源”的物质是C ②生活中常用于净水的物质是B;
③有毒的物质是A.
(2)在H、O、C、Cl、Na、C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①能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是HCl;②能用做补钙剂和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CaCO3
③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化学课上老师用脱脂棉包裹适量的过氧化钠(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起来.同学们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开展了如下探究:

(1)小明根据脱脂棉能燃烧,推测该反应放出(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小佳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做出了如下假设和验证:
【假设】有氧气生成.
【验证】小佳准备用图1装置(装罝气密性良好)验证,他的方法是:打开活塞使水流入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若木条复燃,说明产生了氧气(写出实验预期现象和结论).
(3)小佳同学待试管内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往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请写出过氧化氢气体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小王同学用图2装置,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测量气体体积读数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进行,应选用图2装置中的B(填装置的序号),理由是防止气体冷却时发生倒吸现象.
(5)发生火灾的现场有过氧化钠,不能(填“能”或“不能”)用水灭火;保存过氧化钠要注意:密封放置在干燥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小明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抽中的题目是: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他的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得出需氯化钠2.0g,水48mL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2.0g,并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溶解
C.配制好溶液后装瓶时发现有液体溅出,用水补充添加并贴上标签
D.实验完毕整理仪器、擦净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不一定存在SO42-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花瓶破碎B.水果榨汁C.铁锅生锈D.蜡烛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KOH   HCl   (NH42SO4B.CaCl2  HCl   NaNO3
C.K2CO3 Ba(NO32  NaOHD.FeCl3   NaCl   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