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了除去灯泡中可能混入的微量氧气,有些白炽灯在灯丝的支架上附着了少量的某种红色物质。该红色物质可能是

A. 红色油漆 B. 红磷

C. 氧化铁 D. 高锰酸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练习(12月)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红同学学习化学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家具将会粘满油渍。”小红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收集气体 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⑤③④ C. ②①③④⑤ D. ③④⑤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A+B===C+D的反应中,5 gA物质跟4 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 gC物质和____克D物质,这是根据___________定律进行上述计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A. 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 B. 铁丝生锈

C. 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 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托盘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 A、B、C 所示。

(1)上述的 A~C 三个实验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装置 A 中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

(3)小明受到 A 装置的启发,将 C 装置进行改进,如图 D 所示。该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氩气:_________;(2)4 个铵根离子:_________;(3)氧化铝: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明光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小军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NaOH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I. NaOH与CO2分两步反应:2NaOH+CO2=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

II. NaOH与NaHCO3反应方程式为:NaOH+NaHCO3=Na2CO3+H2O

III. 物质的溶解性:

CO32-

HCO3-

OH-

Ba2+

不溶

溶液的酸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小军根据资料中的I、II对其成分提出了5种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

猜想1:只有NaOH;猜想2:_____;猜想3:只有Na2CO3;猜想4:_______;

猜想5:只有NaHCO3

(实验验证)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

取该NaOH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猜想____________不成立(填数字)

步骤2

取步骤1中上层清夜,滴加_________

无气泡产生

证明原溶液不含 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步骤3

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夜,滴加_________

溶液未变红

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_(填数字)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已知D是一种最常见液体,C为紫红色金属单质,E为黑色固体氧化物。A、B、M、F为气体,F和M组成元素相同,固态F俗称干冰。请回答:

(1)E的化学式__;M的化学式__。

(2) B+C→E的反应类型是__反应。

(3)蓝色溶液中除含有水外,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写化学式)。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②__;③A+B→D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