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甘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KCl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

C.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B 【解析】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A选项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能达到实验目的;B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氯化钾中会混有二氧化锰杂质;C选项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能达到实验目的;D选项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能达到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全册《第1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 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D. 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解析】 A、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故正确;B、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石蜡熔化又是物理变化;故正确;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新物质,故正确;D、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在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总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 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收集氢气

B. KClO3与MnO2反应制取、收集氧气

C. KMnO4制取、收集氧气

D. 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反应制取、收集氧气

D 【解析】 选用此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A、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可选此装置的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B、KClO3与MnO2反应制氧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不能选用该装置作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总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A 【解析】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不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而是因为分子受热后,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导致球膨胀鼓起来。故此选项错误;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氧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B正确;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故此选项正确; D.人在吸烟时,呼出的烟雾分子在空气中不断运动,运动到非吸烟者的肺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以上__________(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酒精灯;长颈漏斗;A;试管内的导气管应露出橡皮胶塞少许即可;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水倒流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制法中发生装置的选择,实验注意事项及文字表达式的书写。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1)编号仪器的名称分别是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图A中试管内的导管不应伸的太长,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太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解析】 A、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跟某些化合物里的氧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例如,H2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H2与CuO中O的反应也是氧化反应,故错误;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可能是离子构成,故错;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的一组是( )

A. B.

C. D.

AC 【解析】 A、Al(OH)3和NaOH中的都含有氢氧根,所以A符合题意; B、NaCl和KCl中不含原子团,故错误; C、NH4NO3和(NH4)2SO4中都含有相同的铵根,种类相同,故C正确; D、KMnO4中的原子团是高锰酸根,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1价,而K2MnO4中的原子团是锰酸根,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种类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同学们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强调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否则会出现异常现象,并对钾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演示实验。

(资料显示)

a.钾在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请补充完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b.碱式铜盐为蓝绿色沉淀。

C.钾在空气中其表面很快会被氧化。

(提出猜想)

猜想一:金属钾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钾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钾块分别投入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及现象

实验编号

钾块大小

硫酸铜溶液

实验现象

绿豆大小

稀溶液10 mL

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

浓溶液10 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黄豆大小

稀溶液10 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黄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体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

(1)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_______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2)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实验反思)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钾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为了用钾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老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把钾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Ⅱ:把钾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案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2H2O=2KOH+H2↑。红色错误。2KOH+CuSO4═Cu(OH)2↓+K2SO4。钾块的大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Ⅱ方案Ⅱ中隔绝空气加热,能避免钾在空气中被氧化 。 【解析】 资料显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而钾在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2H2O=2KOH+H2↑; 实验结论:(1)猜想一有铜生成,铜是红色金属,由实验结论,猜想一错误,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