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称量药品
C. 稀释浓硫酸D. 量取液体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至过量,其图像关系如下图所示,横坐标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则下图中纵坐标应为()
A.溶液中水的质量
B.溶液中沉淀的质量
C.溶液中钡离子的数目
D.溶液中氢氧化钡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硅是性质和元素碳的性质相似,能形成SiO2、SiCl4、SiH4、CaSiO3、等化合物.Mg在CO2中能燃烧,生成白色的MgO和黑色的碳.把沙子(主要成分是SiO2)跟镁粉按一定质量比(质大约为15:24)混合均匀,装入试管中加热大约1分钟后,发生剧烈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白色粉末化合物和一种硅化物.待生成混合物冷却后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立即产生气泡,并伴有爆炸声,产生的气体是一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态氢化物.
(1)写出沙子与镁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生成的混合物放入稀H2SO4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
(3)写出产生“爆炸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均含有同种元素。其中,只有E是单质,C是黑色固体,D为有毒气体。转化①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实现。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表示可以转化,“——”表示可相互反应,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转化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的加热袋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且放热。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 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时的室温为22.8℃)
实验序号 | A | B | C | D | E | F |
固体成分 | Mg | Fe | Mg+Fe | Mg+NaCl | Fe+NaCl | Mg+Fe+NaCl |
乙中现象 |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 ______ |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 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 无肥皂泡 | 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
混合物温度 | 23.1℃ | 22.8℃ | 23.1℃ | 24.2℃ | 22.8℃ | 27.2℃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乙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____+H2 。
(3)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_____________。
【反思改进】
(4)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没有达到食品加热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剩余固体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铁粉,检验其铁粉存在的的验方案为:取少量固体混合物________。
(6)从上述实验初步得出“NaCl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分别用红磷(曲线 ab)和白磷(曲线 ac)燃烧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的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方程式是什么?__________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能力__________(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白磷,传统燃烧红 磷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 因是什么?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X | 稀盐酸 | 水 | 水 | 双氧水 | 水 |
Y | 铁粉 | 氢氧化钠 | 氯化钠 | 二氧化锰 | 硝酸铵 |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研究小组对氯酸钾热分解进行以下探究。
[探究一]第一小组通过氧气传感器进行探究,绘制出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KClO3的熔点约为356°C,MnO2的分解温度约为535°C,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C左右,从图中可知,KClO3分解温度_____(填“>”、“=”或“<”)其熔点。在KCI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
[探究二]第二小组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按下表进行实验探究,并测定分解温度。
实验编号 | 实验用品 | 分解温度 |
① | 3.0g氯酸钾 | 580 |
② | 3.0g氯酸钾和1.0g二氧化锰 | 350 |
③ | xg氯酸钾和1.0g氧化铜 | 370 |
(1)实验3中x的值应为_____;由对比实验____(填标号),证明氧化铜也会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但催化效果更好的物质是_____。
(2)在探究“氧化铜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分解速率关系”时,得出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 1/40 | 1/20 | 1/10 | 1/5 | 1/3 | 1/2 | 2/3 | 1/1 | 2/1 |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 124 | 79 | 50 | 54 | 75 | 93 | 106 | 153 | 240 |
分析数据: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____时,反应速率最快。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_____ (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探究三]第三小组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现生成的气体略带颜色,并有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除了氧气外还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二氧化氯是黄色,都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硫酸锰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锰,而氯气不能。
提出假设:
假设1:含有氯气;假设2:含有二氧化氯。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 | _____ | 假设2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