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小欣同学在查阅资料获知NaOH溶液更易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设计如图所示装置.
试回答:
(1)A瓶内溶液的作用是
 

(2)B瓶内溶液的作用是
 

(3)D瓶内溶液的作用是
 

(4)为什么要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
(5)如果将绿色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实验装置有何调整?结果如何?
考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气体的净化(除杂)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能够检验二氧化碳等基本知识分析.为了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就要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所以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吸收干净,最后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
解答:解:(1)为了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就要排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所以A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B瓶内溶液的作用是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
(3)D瓶内溶液的作用是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4)为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
(5)如果将绿色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就不需要用不透光的玻璃罩,C装置可以换成透光的玻璃罩;结果同样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
(3)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4)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5)C装置可以换成透光的玻璃罩.
点评:了解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能够检验二氧化碳等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ClO2是新型的饮用水消毒剂.如图是制取ClO2的化学反应微观过程图(表示氯原子,表示钠原子,○表示氧原子),你认为下列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反应前后有两种物质为氧化物        D.可推出的名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所含原子团相同的是(  )
A、KMnO4和K2MnO4
B、KClO3和Ca(ClO32
C、NaNO2和的Ba(NO32
D、H2SO4和Na2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CO有毒且易燃易爆;H2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
 

(2)由实验②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S变成S2-,其中关于S和S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具有不相同中子数
C、具有相同电子层数
D、具有不相同最外层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101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程度(空气的密度是1.293g?L-1).实验室要收集氯化氢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气体
性质
氢气 二氧化碳 氯化氢
密度(g?L-1 0.08987 1.975 1.628
溶解程度 极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易溶于水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集气法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2HCl   ③2OH- ④SO2   ⑤H2O   ⑥Mg2+   ⑦
+2
Cu
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⑦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⑥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④⑤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装置是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1)碳在重组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对比这两个反应可得到的结论是
 

(2)H2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CuO反应,生成Cu和H2O.亮亮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完成了该实验.
①实验步骤:先通入H2,再加热,实验结束后,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入H2直至试管冷却.可观察到黑色CuO变成
 
色.
②明明同学利用如图B装置也完成了该实验.实验步骤: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变黑后,趁热深入盛有H2的集气瓶中,片刻可观察到黑色CuO发生变化.对比A、B两套装置,B装置的优点是
 

③在明明同学的实验中,当铜丝表面生成CuO后,若继续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炽热状态时,则与H2反应较快;若只加热至红热状态时,则反应较慢,甚至没有明显现象.对比这两种情况,可得到的结论是
 

(3)通过对上述(1)(2)实验的对比与分析可知,探究某一化学问题时,除了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恰当的实验装置外,还应考虑
 
等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