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图形表达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B. 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生石灰

C. 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

D. 足量的镁、铁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贵定县旧治农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旨在倡导“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限制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B.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C.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罗甸县茂井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关于“大佛穿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不易被腐蚀

B. 增加大佛的观赏性

C. 大佛更显灵

D. 金比较便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县城城区五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研究小组为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顺序,设计如图所示三个实验(三种金属已用砂纸打磨过,其形状和大小相同,稀盐酸的浓度和用量也相同)。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B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且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这说明铜比该金属活动性_______(填“强” 或“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A和C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因此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乙同学又补做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且实现了探究目的。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______,Y是__________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县城城区五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硫酸铁溶液中的硫酸铜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B

硬水软化

煮沸或蒸馏

C

检验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滴入无色酚酞

D

鉴别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县城城区五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八月桂花香飘四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CO有毒而CO2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受热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白沙乡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化学社团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装置如图所示,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_____.

(3)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白沙乡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B.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

C.氢氧燃料电池可以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D.饱和石灰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该溶液仍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齐勒乌泽克乡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20 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 g,同时生成氢气0.4 g。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