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熟记仪器的名称、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实验装置的特点等;
(2)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解答;
(3)根据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A中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的收集方法错误;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该方法收集;
(2)把二氧化碳倒入梯形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下到上逐渐熄灭;
(3)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此燃烧过程中,没有氧气参加.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方法错误;
(2)蜡烛由下到上逐渐熄灭;
(3)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点评 本考点属于新信息筛选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性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程式的书写,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 |
B. | 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 |
C. | 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再通入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 | |
D. | 甲实验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 |
B. | 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 |
C. | 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 |
D. | 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a(OH)2(CaC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
B. | CO2(HCl、H2O):通过盛有足量生石灰和烧碱混合固体的干燥管 | |
C. | N2(O2、H2O):先通过灼热的铜网,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
D. | CO2(CO):在氧气中点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NO$\stackrel{催化剂}{→}$N2+CO2 | |
B. | 该反应中,甲、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 |
C. | 该反应中,生成物丁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 |
D. | 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固体碳酸钙中加入稀硫酸 | 未见大量气泡产生 | 两者不反应 |
B | 向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 有气泡产生 | 氢氧化钠已完全变质 |
C | 将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 |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铁能被氧气氧化 |
D | 向某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该溶液显碱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