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
ACO2CO点燃
BMnO2C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FeSO4溶液CuSO4溶液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DNaCl固体泥沙溶解、过滤
A.AB.BC.CD.D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足量的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D.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为了测定鸡蛋壳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8.8g.
(2)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用①漏斗 ②试管 ③广口瓶 ④胶头滴管 ⑤酒精灯⑥细口瓶五种仪器的序号填空:用来盛放少量药品进行化学反应的仪器是⑥;用于加热的仪器是②; 储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小科为研究质量守恒定律,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g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A.产生蓝色沉淀0.98g
B.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C.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变化中属于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B.冰雪融化C.车轮胎爆炸D.铁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甲乙小组按如图1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
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黑色固体是碳
【实验验证】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甲组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黑色固体燃烧,发出红光,b中溶液变浑浊.
乙组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氧气(或O2),点燃酒精灯加热.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实验操作顺序应是BA(填字母序号).
A.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将试管b移走
(2)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由此可推断猜想正确,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的碳元素一定来自黑色固体.
【实验反思】
(1)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蜡烛+氧气(足量)→二氧化碳+水;蜡烛+氧气(少量)→一氧化碳+水;…(反应条件均为“点燃”)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烧杯位置降低使氧气的量减少,氧气的量少到一定程度时蜡烛和氧气反应产生黑色固体碳.
(2)甲、乙小组最终证明了蜡烛中一定含有C(填字母序号).
A.碳、氢和氧三种元素B.碳和氧两种元素C.碳和氢两种元素
(3)石蜡的主要成分为C25H52,写出石蜡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25H52+38O2$\frac{\underline{\;点燃\;}}{\;}$25CO2+26H2O.
【实验拓展】
小组同学以“研究不同高度的蜡烛哪只先熄灭”为课题设计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步骤:①点燃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②用一只大烧杯同时倒扣在两支燃烧的蜡烛上,用秒表计时.③重复实验四次,实验记录如下:实验结论:分析表中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在同样大小的倒扣的烧杯中,较高的蜡烛燃烧的时间短;
实验次数高蜡烛燃烧的时间矮蜡烛燃烧的时间
第一次23秒1826秒06
第二次23秒1924秒94
第三次20秒0221秒45
第四次15秒1619秒10
分析反思: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为什么实验结果与我们的猜想不符呢?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原因可能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高蜡烛先熄灭.学以致用:当室内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伏低(填“直立”或“伏低”)身子前行寻找逃生出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如下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方案设计】为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
(1)此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应如何操作?打开弹簧夹a和b,关闭弹簧夹c
(2)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准度,对装置C中的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能吸收水分但不吸收二氧化碳
(3)查阅资料获知: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化学方程式为:NaCO3+HCl═NaHCO3+NaCl).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X溶液的溶质组成可能有哪几种情况?氯化钠;氯化钠和硫酸;氯化钠和碳酸氢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钾等.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贝壳主要化学成分的化学式是CaCO3
(2)写出电解无水MgCl2时得到的另一种产物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制取盐酸.(任写一种)
(3)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4)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2HCl+Mg(OH)2═Mg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