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图1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A(填序号).
A.研钵B.量筒C.烧杯D.试管
(2)完成该实验部分操作过程如图2所示,其有明显错误的是AC(填字母序号).

(3)为尽量减少蒸发时发生飞溅,操作⑤中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间歇加热等措施.
(4)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 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①②(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5)粗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除去泥沙的“精盐”又作了如图3处理(假定杂质只有MgCl2、CaCl2两种;反应中所加试剂均过量.).

①白色沉淀含有物质的化学式为Mg(OH)2、CaCO3
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使滤液中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完全反应
③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用降温结晶法的理由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成影响较小.

分析 (1)研碎粗盐时应该在研钵中进行;
(2)为了防止粘上杂质,取下的瓶塞应该倒放在桌上;
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3)为尽量减少蒸发时发生飞溅,操作⑤中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间歇加热的方法,即加热一会儿移开酒精灯,过一会儿再加热;
(4)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
(5)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解答 解:(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研钵.
故填:A.
(2)完成该实验部分操作过程如图2所示,其有明显错误的是A和C,A中的瓶塞应该倒放在桌上,C中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故填:AC.
(3)为尽量减少蒸发时发生飞溅,操作⑤中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间歇加热等措施.
故填:间歇加热.
(4)①如果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少,进一步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故填:①②.
(5)①白色沉淀含有物质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其化学式为Mg(OH)2、CaCO3
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使滤液中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完全反应;
③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用降温结晶法的理由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成影响较小.
故填:Mg(OH)2、CaCO3;使滤液中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完全反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成影响较小.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存在Na+、Fe3+、CO32-、H+、OH-、SO42-,经pH试纸测定pH为4,由此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H+,一定不存在的阳离子是Fe3+,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SO42-,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CO3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
AFeSO4溶液(CuSO4过量铁粉
BCO2气体(CO)氢氧化钠溶液
CCaO固体(CaCO3稀盐酸
DNaCl溶液(Na2CO3过量氯化钙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用46.4吨含杂质20%的磁铁矿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春节刚过,到亲戚家作客的时候你是不是不小心把汤汁弄在衣服上了?你是怎么处理的?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酸性最强的是(  )
A.
    猕猴桃
B.
      醋
C.
    纯牛奶
D.
     苏打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从金银花中提取的绿原酸(化学式为C16H18O9)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正确的是(  )
A.绿原酸属于有机高分子
B.绿原酸由碳、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6:9
C.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
D.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CO2+2NaOH═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或H2
(查阅资料)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发出“噗”的-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是氢气
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铝是否与水直接反应:否(
填“是”或“否”),铝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
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
[实验结论]①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CO2被NaOH溶液吸收,②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铝单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能生成氢气.
[拓展延伸]A1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的同时还生成另一种书写形式类似于KMnO4的盐,请完成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 +3A↑.当然,本实验只是初步探究,还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深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化学科技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请完成操作中的有关问题:
(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再进行过滤液体:
①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仪器:A、C、E、F.
A.烧杯  B.酒精灯  C.铁架台(带铁圈)  D.试管  E.玻璃棒  F.漏斗  G.托盘天平  H.蒸发皿
②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三层滤纸处.
③若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埙,滤液高于滤纸边缘,烧杯不干净等.
(3)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4)最后进行蒸馏:
①蒸馏时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暴沸;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液体进入冷凝管,使蒸馏水不纯.
②所得蒸馏水是软水(填“硬水”或“软水”),检验的简单方法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少是硬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