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研碎粗盐时应该在研钵中进行;
(2)为了防止粘上杂质,取下的瓶塞应该倒放在桌上;
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3)为尽量减少蒸发时发生飞溅,操作⑤中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间歇加热的方法,即加热一会儿移开酒精灯,过一会儿再加热;
(4)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
(5)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解答 解:(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研钵.
故填:A.
(2)完成该实验部分操作过程如图2所示,其有明显错误的是A和C,A中的瓶塞应该倒放在桌上,C中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故填:AC.
(3)为尽量减少蒸发时发生飞溅,操作⑤中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间歇加热等措施.
故填:间歇加热.
(4)①如果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少,进一步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故填:①②.
(5)①白色沉淀含有物质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其化学式为Mg(OH)2、CaCO3;
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使滤液中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完全反应;
③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用降温结晶法的理由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成影响较小.
故填:Mg(OH)2、CaCO3;使滤液中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完全反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成影响较小.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A | FeSO4溶液(CuSO4) | 过量铁粉 |
B | CO2气体(CO) | 氢氧化钠溶液 |
C | CaO固体(CaCO3) | 稀盐酸 |
D | NaCl溶液(Na2CO3) | 过量氯化钙溶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绿原酸属于有机高分子 | |
B. | 绿原酸由碳、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6:9 | |
C. |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 | |
D. | 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 | 发出“噗”的-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 | 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是氢气 |
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 说明铝是否与水直接反应:否( 填“是”或“否”),铝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 |
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说明原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