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 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有共同点: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
有少量水,它们作用分别是:
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主要操作均合理的是
A.CO2 (CO):通氧气、点燃
B.Cu粉(CuO):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NaCl固体(KNO3):加水溶解、过滤
D.NaOH溶液(Na2CO3):稀盐酸、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再滴加盐酸,当得到无色溶液时,
老师提出问题:红色消失一定证明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吗?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也可能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 ▲ 溶液,若有 ▲ 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
【方案二】: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 ▲ 。
【方案三】: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 ▲ 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
【方案四】:在试管中放入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 ▲ 。
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右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 ▲ (填序号)装置更合理,理由是 ▲ 。若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 ▲ 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氧气制取和性质”活动探究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
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
星四射现象。造成失败原因不可能的是 ( )
A.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没有铺一层细沙
D.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用适当符号填空。
①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③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④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⑤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下面一段短文就是叙述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①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元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②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③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03)和一氧化氮;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上述短文中,描述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下列收集方法不适宜的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收集法
(3)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在此反应中发生的变化是 。
A.不变 B.仅升高 C.仅降低 D.既有升高又有降低
(4)“雷雨发庄稼”,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