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语文老师在教授《石灰吟》时写了CaCO3 $\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CaO+H2O═Ca(OH)2;社会老师在介绍“铁器时代”时写了2Fe2O3+3C$\frac{\underline{\;高温\;}}{\;}$4Fe+3CO2↑.其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分析此过程中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可知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

解答 解:CaCO3 $\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CaO+H2O═Ca(OH)2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属于化合反应;
2Fe2O3+3C$\frac{\underline{\;高温\;}}{\;}$4Fe+3CO2↑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属于置换反应;故这三个反应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视角新颖,中考题目以这种方式出现,以化学学科知识结合生活、生产、社会问题展开,增强了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研究欲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在某化肥K2SO4样品中可能混入了NH4Cl、NH4NO3、K2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推测混入的物质种类,现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仅根据上述实验现象,NH4Cl、NH4NO3、K2CO3三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是否混入化肥K2SO4样品中物质是NH4Cl、NH4NO3(写化学式)
(2)要进一步推理化肥样品中的物质,可用溶液E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向溶液E中加入硝酸银,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含有NH4Cl,可能含有NH4NO3;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样品中含有NH4NO3,不含有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已知装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资料:HCl气体极易溶于水.)

(1)打开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C中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甲同学认为通过B中变红的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不合理,浓盐酸挥发出来的HCl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盐酸也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
(2)一段时间后,关闭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开弹簧夹K2及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E中的活塞,并用弹簧夹K2夹紧橡皮管.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液面上升,白色固体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小李想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碘化钠(NaI)与氯化钠性质相似,两者的溶液都是盐溶液,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入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
③少量碘((I2)溶于水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④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
小李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滤液;然后用以下3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方法一:取滤液,通入适量氯气后与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方法二:取滤液,通入适量的氯气,观察溶液有无颜色变化.
方法三:取滤液,和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I═2NaCl+I2
(2)上述3种方法中,方法三是一定不可行的,说出不可行的理由: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3)取滤液,滴入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黄色沉淀,则证明滤液中含碘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化学方程式或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KNO3+Na2SO4═K2SO4+NaNO3
B.ZnSO4+2Ag═Ag2SO4+Zn
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D.把熟石灰放入硫酸铵溶液中有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反应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O---Cu(OH)2B.BaCl2-Ba(NO32C.Cu(OH)2--CuCl2D.Fe2O3--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现有:a.盐酸 b.浓硫酸 c.熟石灰 d.甲烷 等四种物质,请用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①能用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是浓H2SO4.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造成矿井瓦斯爆炸的是CH4
(2)学习和生活中常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学好化学可以帮助人们辨认清楚,如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白金不是金,是金属铂.请问类似的化学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试举出一例:纯碱不是碱或水银不是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B.蜡烛的燃烧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结合下列材料填空:
材料一  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系统提出燃素学说,认为物质可以燃烧是因为它们含有燃素.如木炭和金属燃烧释放出“燃素”后,就剩下了失去“燃素”的死灰.但是,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燃素”.
材料二  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研究其在燃烧中的作用.提出了氧化学说,认为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发光放热的剧烈反应.初步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
(1)材料一中,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失去“燃素”的“死灰”是Fe3O4(填化学式),木炭燃烧释放出“燃素”的符号表达式为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燃烧条件是“氧化学说”的重要内容,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了多种控制燃烧的措施.
①确保良好的通风,除能保证人的安全外,还能使通过隧道的车内汽油充分燃烧,这是考虑到充分燃烧需要充分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②隧道使用了氢氧化铝[Al(OH)3]阻燃材料,它在受热时分解成水蒸气(H2O)和耐高温的氧化铝,符号表达式为2Al(OH)3$\frac{\underline{\;\;△\;\;}}{\;}$3H2O+Al2O3.氢氧化铝能阻燃的原因是分解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生成大量的水蒸气稀释空气中氧气含量.
(3)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有同学查资料发现:“钠可在氯气中燃烧,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请根据以上事实,对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燃烧条件提出新的认识.
新认识:燃烧不一定要跟氧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