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某校化学实验小组准备学习探究合金中某成分的测定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黄铜(Cu-Zn合金)与稀硫酸反应来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H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表达】(1)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硫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大烧杯中药品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不再产生气泡;

(2)实验II中,注射器的作用是注射10mL稀硫酸和收集氢气.
该实验操作是:先连接好装置,再检查装置气密性(填操作名称),该操作的具体方法是将注射器活塞向内(左)推动一段距离,松手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稀硫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硫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硫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
【实验记录】(3)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黄铜粉末)+m(小烧杯+稀硫酸)】,要计算生成H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AC(填字母);
A.m(小烧杯)  B.m(大烧杯)  C.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
(4)实验II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射器读数/mL60.085.088.0 89.089.589.889.990.0 90.0 90.0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H2的体积是80.0 mL.
【数据处理】(5)若实验II中黄铜的质量是5g,lOmL稀硫酸过量,氢气的密度为0.09g/lOOOmL.利用上表数据可计算出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4.7%(精确至0.1%)
【反思评价】(6)黄铜的颜色非常接近18K金,有不法分子用黄铜冒充18K金行骗.你知道怎样区别黄铜和黄金吗?简要说说鉴别方法方法一:分别向黄铜和黄金上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的是黄铜,不产生气泡的是黄金;
方法二:取黄铜和黄金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的是黄铜,无明显现象的是黄金.

分析 (1)黄铜中的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锌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2)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若稀硫酸是缓慢推入的,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会导致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硫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影响实验;
(3)实验I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4)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5)根据氢气的密度和体积可以计算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黄铜中锌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出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
(6)铜和金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锌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金无明显现象,而黄铜中的铜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解答 解:(1)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硫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时,黄铜中的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气泡,当锌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泡,因此判断大烧杯中药品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不再产生气泡.
故填:不再产生气泡.
(2)实验II中,实验操作是:先连接好装置,再检查装置气密性,该操作的具体方法是:将注射器活塞向内(左)推动一段距离,松手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装置不漏气;
最后将10mL稀硫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硫酸是缓慢推入的,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会导致烧瓶内气压增大,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硫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
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将注射器活塞向内(左)推动一段距离,松手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硫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
(3)反应前总质量已知,如果知道小烧杯的质量、大烧杯和反应后剩余物的总质量,则大烧杯和反应后剩余物的总质量与小烧杯的质量和与反应前总质量的差即为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因此要计算生成H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m(小烧杯)、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
故填:AC.
(4)反应前注射器读数是10mL,反应后最终读数是90.0mL,因此最终生成H2的体积是:90.0mL-10mL=80.0mL.
故填:80.0.
(5)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0.09g/1000mL×80.0mL=0.0072g,
设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0072g
$\frac{65}{x}$=$\frac{2}{0.0072g}$,
x=0.234g,
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frac{0.234g}{5g}$×100%=4.7%,
故填:4.7%.
(6)因为铜和金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锌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金无明显现象,而黄铜中的铜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因此区别黄铜和黄金的方法是:方法一:分别向黄铜和黄金上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的是黄铜,不产生气泡的是黄金;
方法二:取黄铜和黄金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的是黄铜,无明显现象的是黄金.
故填:方法一:分别向黄铜和黄金上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的是黄铜,不产生气泡的是黄金;
方法二:取黄铜和黄金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的是黄铜,无明显现象的是黄金.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请回答: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B中生石灰的作用是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3)4分钟后观察:C处铁丝依然光亮,D处铁丝表面灰暗,E中铁丝依然光亮.对比铁丝表面的变化,能够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是一组对比是装置CD(填编号); D、E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氧气的浓度.
(4)将装置C、D中的铁丝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的两支试管中,两个试管中现象的不同点是:C中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D中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一会后再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答两点)
(5)铝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与氧气进一步反应,但铁制品确可以全部锈蚀,其原因是铁锈疏松、易吸水,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化学小组为探究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制取及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根据需要可在某些部位的乳胶管上添加弹簧夹.

(1)A为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中能看到D中紫色石蕊变红,使石蕊变色的粒子符号是H+.若要证明大理石中含碳酸根粒子,只需将D中的试剂换为稀盐酸(填试剂名称).
(3)实验室一般不用装置C收集CO2,下列对C装置采取的措施中能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量的是A(填字母).
A.在水面添加一层植物油 B.收集气体不断震荡C装置 C.用热水替换冷水
(4)试验结束后,取A中的物质,滤去杂质后,滤液中溶液一定有氯化钙,可能有氯化氢.
(5)实验结束后,取E中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盐酸,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②为判断E中NaOH是否还有剩余,应先向E中加入足量的试剂B(填字母序号),然后滴入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A.稀盐酸 B.氯化钙溶液 C.氢氧化钡溶液 D.硫酸钡溶液
(6)A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收集氧气可选图中的装置B(填字母).
(7)如果用A、B装置组合制取氢气,你建议对B装置的改进是左边导管变短,右边导管变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它的反应原理是2NaClO+CO2+H2O═M+2HClO.生成物中M的化学式为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水是地球表面覆盖着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图1表示:
①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H)3
②投药(多为ClO2)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③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通常称为硬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④海水淡化可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2为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请从能源角度指出其优点,节约能源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AB(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乙有气泡产生;再取一小块甲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乙>甲>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乙>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放热现象,其中一个变化不同于其他变化的是(  )
A.液化气燃烧放热B.食物腐烂发热C.电暖器通电发热D.生石灰浇水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实验的分析,合理的是(  )
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红磷量不足导致所得结果偏大
B.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
C.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所用二氧化锰的量越多,制得的氧气质量越大
D.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一该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